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的合成、性能与生物分析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的合成、性能、分子模拟及其在生物分析上的应用。综述主要介绍了1,8-萘酰亚胺类荧光化合物的优点,并讨论了其在科技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本文以4-溴-1,8-萘酐为原料,合成脂溶性的4-[2-(二甲氨基)乙氧基]-N-十八烷基-1,8-萘酰亚胺(DON)、4-甲氧乙氧基-N-十八烷基-1,8-萘酰亚胺(MON)、4-丁氧乙氧基-N-十八烷基-1,8-萘酰亚胺(BON)、4-四氢呋喃甲氧基-N-十八烷基-1,8-萘酰亚胺(TON)四种荧光化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1H NMR和IR表征。分别探究了四种荧光分子在甲醇、乙醇、乙腈、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氯仿、四氢呋喃、二氧六环、苯、甲苯等十三种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经光谱分析发现由于溶剂效应,随溶剂极性逐渐增强,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的最大峰值逐渐红移,得出电子转移形式是π--π*。通过分子模拟发现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跃迁偶极矩的获得对进一步了解荧光分子基态和激发态的空间构型、能级结构和动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经电子转移理论探究,只有DON可以作为金属离子和pH分子探针。探讨了不同金属离子对荧光分子DON荧光和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其荧光强度随Fe3+、Zn2+Co2=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强,其中Fe3+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进一步考察Fe3+、Zn2+、Co2+对DON吸收光谱的影响,发现吸收光谱均蓝移。考察pH对DON荧光光谱的影响,当pH<7时,其荧光强度随着pH的降低而逐渐增强。并通过对荧光分子的光致电子转移理论的分析解释了这一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荧光分子DON可作为金属离子和pH分子探针。经电子转移理论探究,只有DON不可以作为蛋白探针。研究了荧光分子MON、BON和TON对人血清蛋白(HSA)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的影响,分析结果符合静态猝灭机理。又研究了HSA对荧光分子的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SA加入后荧光分子的荧光强度显著减弱。在模拟人体生理环境下以荧光分子为探针,建立了一种灵敏的蛋白质定量分析体系,采用该方法测定人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的结果与临床检测数据基本一致。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荧光分子都可作为生物蛋白分子探针。
其他文献
作为新闻生产的主体,记者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新闻报道出现了诸
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产生于人类开始出现时,一直到当代社会,成为人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内容。由于现代社会网络的发展,谣言传播的介质更加多元,在这其中,主要以社交类应用
在大庆市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产业转型,推动接续产业的背景下,林源新区的产业职能与生态环境有机和谐的问题提上日程,通过绿地系统规划这一手段,能够科学合理的处理
采用对比试验法,针对黑木耳仿生栽培的技术要求,选择了10个黑木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选择了适宜当地推广应用的黑木耳品种。并开展新型黑木耳胶囊菌种应用对比试验、不同刺
作为一种西洋管弦乐器,长笛可作为独奏乐器与钢琴、竖琴或管弦乐队协奏,但更多时候,它是被作为管弦乐队中的高音旋律声部木管乐器使用的。本论文以莫里斯·拉威尔的管弦乐组
【正】 对苏轼的形神观,至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他重主观美、重神似而忽视形似;一种认为他重神似,也重形似,重主观也重客观。前名显然是一种误会,后者更接近苏轼真貌,但忽
“云南花灯”普遍流传于云南广大汉族及少数民族地区,是一种深受各族人民群众喜爱和欢迎的地方民族歌舞小戏。本文侧重介绍并探索了汉族花灯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舞蹈类别、风
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在唐代发展到了灿烂辉煌的鼎盛期,到宋代以后却逐渐衰落,以致失去其独立艺术地位,其原因是综合性的。本文从中国封建社会衰败时期缠足陋习普及对女性肢体(舞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从而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购物和消费,城市商业综合体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也日渐重要。内街空间作为商业综合体中重要的交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