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新型纳米荧光探针体系检测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的方法,通过比较胰腺癌患者、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自愿者的K-ras基因突变情况,初步探讨该方法在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住的胰腺癌患者68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33例,并收集健康对照30例,所有样本均经明确诊断。提取各血浆标本DNA,应用新型特异性纳米荧光探针捕获体系来检测各样本的K-ras基因12、13位点密码子突变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K-ras基因点突变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68例胰腺癌患者中有29例检测到K-ras突变,其中12位点27例,13位点2例,K-ras突变率为42.6%(29/68),在33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中有3例检测到K-ras12位点突变,突变率为9.1%(3/33),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者均无K-ras基因突变。纳米荧光探针检测血浆中K-ras基因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42.6%,特异性为95.2%,阳性预测值为90.6%,阴性预测值为60.6%,约登指数为0.379;与血清CA19-9水平相结合,可提升敏感性至85.3%(58/68)。同时胰腺癌患者中35例相对早期胰腺癌(I+II期)的K-ras基因突变率为22.9%(8/35),而33例中晚期胰腺癌(III+IV期)的K-ras基因突变率60.6%(20/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K-ras基因点突变与TNM分期相关。随访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组6月生存率为70.3%,野生型组为8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K-ras基因突变组1年生存率28.9%,野生型组为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意义:采用新型纳米荧光探针体系能够痕量检测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其对胰腺癌诊断的特异性高,敏感性较低,单独诊断胰腺癌尚有不足,亦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但联合检测血浆中的K-ras基因突变与血清中的CA19-9水平可明显提高对胰腺癌的诊断效率。血浆K-ras基因突变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评估胰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