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课题根据《内经》“衰其大半而止”理论,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探讨其思想对临床各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及方法的指导意义,同时丰富了中医疾病治疗过程中“顾护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根据《内经》“衰其大半而止”理论,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探讨其思想对临床各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及方法的指导意义,同时丰富了中医疾病治疗过程中“顾护正气”的思想理论,证明了“衰其大半而止”理论指导临床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扩大了《黄帝内经》“衰其大半而止”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本课题首先通过对《内经》“衰其大半而止”理论的文献研究,通过理论文献指导,探讨“衰其大半而止”理论治疗各疾病尤其在恶性肿瘤上的指导意义,结合动物实验进行研究。实验采用C57小鼠,造模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西药联合治疗组(6天CP+中药组,10天CP+中药组),西药组(6天CP组,10天CP组),共六组,中药用八珍汤汤剂扶正,化疗西药用环磷酰胺注射剂(CP)攻邪,测定瘤重、抑瘤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肿瘤组织病理镜检、剥瘤后体重、药物毒性、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从小鼠一般生长状态、抑瘤效果及免疫功能三方面说明疗效,证明“衰其大半而止”理论指导恶性肿瘤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衰其大半而止”理论的原理在于久服偏盛,强调在疾病治疗上注意攻邪和扶正的平衡,把握攻邪的适度和重视扶正。实验结果表明中西药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综合疗效优于西药化疗法,从治疗肿瘤的综合疗效来说6天CP+中药组的治疗效果最优。治疗恶性肿瘤应以西医“攻邪”疗法与中医“扶正”疗法相结合,并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理论扶正不留邪,攻邪不伤正,需以平衡“扶正”“攻邪”为要点治疗恶性肿瘤。结论“衰其大半而止”理论思想可以运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指导。中医理论可以有效指导中西药联合用药,且“衰其大半而止”理论可正确指导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正确指导扶正祛邪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其他文献
根据次高压天然气管廊的特点分析和讨论通风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提出在钢制防火风门、吊顶防爆水袋为隔离条件下集中通风的天然气管廊通风方式,并根据深圳市天然气管廊的远
近年来,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特别是中老年的重症疾病之一。由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已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
目的:对四妙散加味与常规西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首先通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
铁路车辆长年累月遭受日晒、雨淋、风沙、雾雪及各种有害气体的侵蚀,防腐涂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的大发展,为防腐涂料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
油菜(Brassica napus)油酸遗传机理复杂,目前多集中于主效基因脂肪酸去饱和酶2 (fatty acid desaturase 2, FAD2)的研究,对与其相关的微效基因研究较少。为发掘相关基因,促进
目的:观察加味冰硝散外敷治疗恶性肿瘤下肢局限性水肿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将2014年3月-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入院的患者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
为探究原花青素B2对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及特征代谢产物的变化差异,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原花青素B2组。采用旷场迷宫、Y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深挖城乡发展的均衡化红利,将缓解农村贫困内置于经济价值与社会财富的创造活动中,走包容性创新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模拟高海拔缺氧条件下(5000m)SD大鼠视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探讨黄芪注射液对高海拔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及治疗作用。方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病情特征及生存质量现状等情况,通过对RA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基本病情等的调查,分析RA患者的发病、病情程度及对生存质量等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