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我院4年来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率、治疗、并发症、预后等情况,并对其中的早期早产儿进行分组研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规范诊治新生儿RD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出生,并入住新生儿科、NICU,诊断为新生儿RDS病例进行资料分析。并将其中77例早期早产儿RDS病例(出生胎龄<32周)按出院时的情况(治愈好转或预后不良)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分析影响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2013年至2016年我院共收治新生儿RDS病例141例,4年发病率分别为:0.76%、1.05%、1.02%、1.58%,总体趋势上升。新生儿RDS病例在<32周、32周-33+~6周、34周-36+~6周、≥37周分别为58.2%、24.8%、12.8%、4.2%。新生儿RDS常见并发症依次为:肺部感染55.3%、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49.6%、新生儿败血症30.5%、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9.6%、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17.0%、动脉导管未闭(PDA)12.8%、肺出血6.4%、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2.8%、气胸2.8%、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2.1%。出生胎龄<34周新生儿RDS病例产前糖皮质激素有效使用率为36.8%。RDS病例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81.6%,持续正压通气(CPAP)及吸氧支持成功率34.0%,66.0%病例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4年共116例新生儿RDS患儿治疗好转出院,各年份治疗好转率分别为:2013年68.2%、2014年90.6%、2015年80.6%、2016年83.9%;4年死亡(或病重放弃)20例,其中胎龄<32周16例(占80%);非正常出院5例。2.早期早产儿(胎龄<32周)RDS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放弃死亡)的胎龄及出生体重较预后良好组(好转出院)低,而新生儿肺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预后良好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肺出血、妊娠期糖尿病为早期早产儿RDS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胎龄为保护因素。结论:1.新生儿RDS发病率总体趋势上升,该病预后不良人群主要发生在胎龄<32周的早期早产儿。2.妊娠期糖尿病、胎龄小、新生儿肺出血是导致早期早产儿RDS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