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育林对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同时又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了解亚热带人为干扰退化的天然次生林恢复时间对土壤的影响以及机制,本研究采用时间序列法,选用两种演替过程(针-阔和阔-阔演替过程)的人为干扰退化天然次生林,每种演替过程设置了5个年龄序列:0年(持续采集薪材和放牧,无封山育林措施)、全封3-6年、11-12年、21-24年、31-35年,并且选择无干扰时间大于100年的老龄林作为对照。调查研究三个土层(0-10 cm、10-20 cm和20-30 cm)中土壤容重、含水量、pH值、碳氮磷全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然后通过相关、回归、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揭示两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化学计量比随封育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调控其变化的相关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封山育林的自然生态恢复措施,两种演替过程中的土壤pH和容重均显著降低,但土壤的持水能力显著提高。(2)自恢复以来,两种演替过程中土壤总碳和全氮浓度随时间增加,且氮含量与老龄林的氮含量越来越接近。而土壤中磷却随着封育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少,且在老龄林中最低。(3)两种演替过程种土壤碳氮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而碳磷比和氮磷比则随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4)土壤pH、含水量和容重在形成土壤总碳、全氮和全磷浓度和影响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长期的生态恢复可以提高土壤总碳、全氮含量和土壤碳磷比和氮磷比,而土壤全磷浓度和碳氮比的随着植被的恢复而微弱地下降。这是由于干扰停止后地上凋落物和根系周转的累积输入,以及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以增加生物质量共同作用引起的。除此以外,我们的研究表明两种演替过程的森林恢复后氮限制随时间减弱,磷限制随林分发育而增强;并且针阔演替过程和阔阔演替过程中生态恢复后期比前期具有更接近老龄林的磷限制。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导,并为我国东南部及其他类似地区的森林生态恢复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大量研究表明RNA结合蛋白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以及配子形成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AZ基因家族对于调控人类生殖发育至关重要,其果蝇基因同源物编码产物是RNA结合蛋白,特异性调控生殖细胞发育和精子形成过程。boule基因表达的改变或BOULE蛋白的缺乏可影响果蝇体内的多种活动进程,如参与神经网络信号通路、生殖细胞发育、配子细胞形成等。本文主要研究boule(bol)基因的低复杂度结构域(LC dom
禾谷缢管蚜会造成小麦产量的减少和品质的降低,依赖化学农药的防治方法因害虫抗药性、环境污染、危害天敌等问题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研发新型防治技术已迫在眉睫。禾谷缢管蚜生态位与其他麦蚜不同,主要分布在茎和茎基叶上,课题组前期对其分布情况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禾谷缢管蚜取食麦苗茎、叶后产蚜量的差异,此外对禾谷缢管蚜在麦苗不同部位上取食行为和营养物质的差异及其与产蚜量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同时基于转录组学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乡村发展难题的主要抓手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现阶段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有关传统村落的研究集中于美丽乡村景观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村落景观评价寥寥无几。本文通过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村落景观评价模型,对传统村落景观评价及优化策略进行针对性研究,望对传统村落的景观评价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