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因在体力、精力及能力上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随后可能产生与学习有关的逃避行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又面临着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而在我国,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刚刚开始,特别是关于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对他们的学习倦怠及其内源性因素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充实倦怠的理论研究,还有利于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发展特点及内源性因素对其的影响,为改善、预防学习倦怠、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实证研究基础。本研究遵循理论分析—研制工具—实际测量—发展特点及相关研究—模型建立的研究思路。在访谈、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以调查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发展特点;探索了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学业情绪、学习投入、人格、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并建立了内源性因素模型。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由5个维度构成:心理耗竭、身体耗竭、对学习冷漠、人际关系的疏离、低成就感。(2)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接近中等倦怠水平,中学生学习倦怠感突出表现在心理耗竭和低成就感两个维度上。人口学变量中,影响学习倦怠的变量有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3)问题解决和寻求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各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分散和忍耐与学习倦怠的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忍耐是学习倦怠各因子的重要预测变量。(4)神经质与学习倦怠的各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大五人格的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与学习倦怠的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人格中的神经质、尽责性是学习倦怠各因子的重要预测变量。(5)中学生的学业情绪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消极的学业情绪和学习倦怠呈显著正相关。消极低唤醒与学习倦怠的各维度相关最高。(6)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略高于中值水平,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各因子都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倦怠最重要的预测变量。(7)学习投入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投入中的活力、奉献、专注与学习倦怠中的低成就感的负相关最高。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各因子都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学习投入中的活力是学习倦怠最重要的预测变量。(8)学业情绪、应对方式、人格、学习投入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9)在学习倦怠的内源性结构模型中,学业情绪、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和应对方式都是中介变量,这四个变量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中学生学习倦怠产生影响,其中学业情绪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学习倦怠产生影响的影响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