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芦家地区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临邑大断层的下降盘,是与临邑大断层伴生且被断层复杂化了的典型逆牵引背斜构造,主要的含油层系为东营组二段。随油气采出程度提高,开发困难程度逐渐变大,油田采收率持续低下,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是对该区含油层段的沉积相和储层展布规律等基础地质的认识不够深入。本次研究以沉积学、石油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利用测井、录井以及储层物性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分析以及储层特征研究。取得了如下认识。通过小层划分与对比,将研究区东二段分为4个砂组,31个小层。沉积相研究表明东二段发育三角洲相,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包括水下分支河道微相、分支河口沙坝主体微相、分支河口沙坝侧缘微相、远沙坝微相、支流间湾微相以及前三角洲泥微相。各小层的砂体厚度等值线图及沉积微相平面图反映研究区北部和中部砂体厚度较大,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厚度逐渐减小;沉积微相类型以分支河口沙坝主体最为发育,多呈连片状遍布研究区。7砂组沉积时期对应1次湖进—湖退的过程;6砂组和5砂组沉积时期对应1次持续缓慢的湖退过程;4砂组沉积时期共发生2次湖退的过程。三角洲规模整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储层物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北部和中部拥有较高的孔渗,其变化规律受沉积相影响明显,大体与砂体发育情况一致,砂体厚度较大的区域物性较好。分支河口沙坝侧缘的层内非均质性较分支河口沙坝主体而言相对较强;平面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均不强。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特征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分支河口沙坝主体拥有较高的孔渗,储集物性最好,分支河口沙坝侧缘和远沙坝储集物性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