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对公众舆论的实用型信念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oshensh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考察尼克松对公众对华舆论的实用型信念这个条件对尼克松改变“遏制并孤立”对华政策与美国公众舆论之间联系的影响来探讨公众舆论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关系。引入决策者对公众舆论的信念这一变量为研究公众舆论是否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在何种情况下怎样影响美国外交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作为一名在公众舆论信念上持实用型观点的领导人,尼克松认为公众意见对于外交政策选择的影响是不可取的,但是公众支持对于已经选择的政策却是必须的。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指导下,尼克松在改变对华政策的政策制定过程中排除了公众舆论的影响,但是却为改变对华的公众舆论,使之支持新的对华政策进行了精心的舆论准备。本文将通过尼克松对公众舆论的实用型信念这一研究抓手,详细考察这个时期包括之前的对华公众舆论以及尼克松对华政策的调整,从而揭示这一时期美国公众舆论与美国外交政策的互动以及其中的因果关系。此外,对华政策高度敏感性的特点,尼克松总统在选举中所面临的较小的政治不稳定性以及他高度集中的外交政策制定过程都为决策者对公众舆论的信念这一条件影响的发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PCR技术扩增和克隆了猪β干扰素(IFN-β)基因.克隆片段长668个核苷酸,编码186个氨基酸;其中,76~636位含有1个ORF,蛋白分子量21.8KD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转换和消费需求扩张有力地带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经济结构的不断
本文首先论述了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政策的产生时代背景,日本政府的这项政策刚开始的时候是作为战后的赔偿手段,而现在则是日本政府的一种外交手段。日本政府的对华ODA始于197
从本室临床分离到的20株禽源大肠杆菌,经药敏试验筛选到四株抗性菌株提取质粒DNA,电泳分析表明菌株各存在数量不等(1~4个)的质粒DNA条带.分别用试剂盒回收出5种大小不同的R质
本文主要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近代以来主要思想家关于财产权的论述进行了系统梳理,大致寻找出两个传统——自由主义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传统,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大传统对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