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在心理上将自己归属于国家,并承认自己具有该国成员的身份资格,是对国家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公民意识,是维系一国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为国家这一共同体维系自身的统一性、稳定性提供保障。我国历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初中生是成长中的公民群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国家认同状况如何,是否爱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显得至关重要,也是刻不容缓的。本文立足公民学的学科视角,对初中生国家认同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系统分析,发现初中生的国家认同整体情况良好,但不均衡。在国家认同上,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国家认同呈逐步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十分明显。在民族认同上,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其认同趋势呈U形发展,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出现先下降、后回升,但回升趋势不十分明显。在身份认同上,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呈逐步上升趋势,且八年级学生比七年级学生的上升趋势最为显著。从性别因素对初中生国家认同的影响分析,男女之间差异不显著,只是女生的国家认同比男生的国家认同略高。从年级因素对初中生国家认同的影响分析,总体来说,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和认知的发展,他们在国家认同上表现的更为积极。从成长区域对初中生国家认同的影响分析,城镇的初中生国家认同得分最高,农村较低。从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国家认同的影响分析,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初中生的国家认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教育是初中生获取民族文化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电视广播、报刊及网络等对初中生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初中生国家认同教育是一项很重要也很艰巨的任务,本文认为,在初中生国家认同教育上首先应注意几个问题,比如,国家认同教育应强调层次性和连续性;国家认同教育应强调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家认同教育应强调统一性和协调性,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应通过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来增强初中生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