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监会于2008年发布了我国境内首个可交换债相关监管条例,旨在为上市公司开拓新的低成本融资工具,同时为“大小非”股东减持股票提供市场化路径。在经历了五年的理论和机制层面的摸索后,我国于2013年发行了第一支可交换债券。经过短短三年的时间,我国可交换债整体规模已发展到约800亿元人民币。 可交换债作为债券市场上的一类创新品种,在丰富市场债券品种的同时,还有助于缓解“大小非”减持对二级市场带来的冲击。我国可交换债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研究主要着重于可交换债的定价理论、转换条款研究以及可交换债在国有股减持方面的运用,鲜有在可交换债发行对换股标的公司股票价格影响领域的探索研究。 本文结合我国可交换债市场实际情况,通过事件研究法对股东首次宣告可交换债对上市公司股价的短期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同时试图探讨在不同情况下可交换债发行公告短期内对换股标的股票价格的影响及其具体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本文研究表明首次宣告股东发行可交换债短期内对其股价不会造成显著影响,研究还显示公告发布时所处的股票市场行情对事件窗口期内的累积超额收益情况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针对研究结论本文进一步提出,因可交换债的发行公告对二级市场未造成显著冲击,应从政策层面鼓励可交换债市场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可交换债的信用评级及信息披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