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MR导引脑肿瘤冷冻治疗的初步探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do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磁共振导引超细氩氦靶向探针对兔脑肿瘤冷冻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病理学及高场磁共振影像表现,并观察治疗疗效。方法26只兔脑肿瘤模型,分为两组。治疗组20只瘤兔,行0.23T开放式MRI导引下冷冻消融治疗,对照组6只瘤兔,只行MR导引氩氦冷冻探针植入肿瘤内,未行冷冻治疗。所有瘤兔均于植瘤后第6天行高场MRI扫描,肿瘤直径小于1.0cm时在磁共振实时导引下,使用直径1.47mm冷冻探针、40%的氩气输出功率对肿瘤进行冷冻治疗,冷冻3分钟,复温1分钟,冻融循环两次。随后分别在术后30分钟内、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14天行高场MR扫描后,各处死3只瘤兔,观察病理变化。于治疗后第60天行高场MRI扫描后处死最后2只瘤兔,并行病理学观察。对照组瘤兔分别于植瘤后6天、10天行高场MRI扫描,观察肿瘤大小变化。结果冷冻探针均—次性成功植入肿瘤内。20只治疗组瘤兔,治疗前肿瘤平均大小为0.32±0.16×0.42±0.18cm,术中冰球平均大小为0.93±0.03×0.93±0.05cm。6只治疗兔于冷冻治疗后24小时内死亡。术后MRI显示:第3天冷冻灶周围水肿明显,第7天水肿减轻,至治疗后第14天冷冻灶周围水肿消失,冷冻灶范围与术中所示冷冻范围相近,治疗后第60天,冷冻区域进一步减小,呈软化灶表现。术后病理学显示:冷冻治疗后30分钟内冷冻中心见坏死区,周围区域见多灶性出血区及神经细胞水肿;治疗后第3天,中心呈凝固性坏死,周围区域可见神经元水肿,血管扩展,和淋巴细胞浸润;治疗后第7天,中心区域坏死,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增生,和灶性出血区;冷冻治疗后第14天,肉芽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第60天冷冻区域呈空泡化,胶质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大量的粘液样细胞。2只瘤兔治疗后发现肿瘤残留。第60天处死的2只治疗后瘤兔,无异常神经系统损伤症状,病理检查未发现肿瘤残留。冷冻治疗后最初两天,瘤兔表现为易激惹、跛行,均于三天后缓解、消失。对照组瘤兔平均生存时间为11.17天。结论:开放式MR导引下,使用1.47mm的MR兼容氩氦靶向探针能成功进行兔脑肿瘤消融,冷冻消融术后,肿瘤经过凝固性坏死、肉芽组织增生、胶质增生等过程后囊变,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本文收集了32例不典型肝血管瘤病例,通过各影像学检查的对比及手术证实,说明彩色Doppler在诊断不典型肝血管瘤方面有一定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1990年2月至1997年3月间分别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面临的困境(一)词汇教学观念困境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英语教师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语法和句型上,对词汇教学并没有引起重视,仅仅是一味地
由于当前的高中美术课程仅限于高一和高二年级,因此,多数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数学等基础学科,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着重围绕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到美术领域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在体研究皮层扩散性抑制动物模型的建立目的:用KCl和针刺分别在鼠皮层诱导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Depression,CSD),建立大鼠CSD动物模型,并评价其光学特性和
目的:探讨扁桃体手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扁桃体术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扁桃体术后出血患者,采用局部压迫止血8例,射频局部止血9例,缝扎止血4例,扁
目的:建立循证医学数据库信息模型中证据强度模块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标准CONSORT 2010及CEBM、CASP、JBI、SIGN等评价标准,提取该模块应具备的数据元
本文认为,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基本病机可概括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其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神窍失灵;其标为风火相煽,气血逆乱,脑窍闭塞;病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食蟹猴膝骨关节炎(KOA)模型的关节液中IL-1β、TGF-β1细胞因子表达和WBC计数的影响。方法老年型食蟹猴9只和青年型食蟹猴6只,老年型食蟹猴根据症状作为自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且不能编码蛋白质的RNA,但其在各个层面参与基因调控。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lncRNA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