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及对策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jason1982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农业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十分重视的问题,农业机械化则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都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贫困迈向小康;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从农业生产转向工业部门、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从而对农业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此外,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来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文章首先对安徽省近十年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2002年至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根据得分结果情况具体分析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提高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实现全程机械化进行了对策研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安徽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且近十年来安徽省农业机械总量不断增长,机械装备结构优化,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发展水平稳步增长、生产瓶颈环节有所突破、政府财政投入逐年递增,农机技术教育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土地、劳动力、农民收入水平、土地经营规模和政府政策是安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安徽省各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得分分析发现,农业机械的发展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发展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最后,本文提出安徽省应加大政策扶植力度,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人才队伍素,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机产业,加快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等政策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
其他文献
中俄两国地域相邻,往来频繁,已经有三百年的交流历史。20世纪末期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形势严重恶化,较低的人口数量与广阔的土地面积极不相适应。与此同时,在开放的中国市
各国制定社会保障政策的一个很重要的意图就是为了使人民的基本生活有所保护,社会保障还能够起到对社会资产进行再分配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努力推进统筹城乡社会养
介绍了遗传毒性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对SCCS指南、ICH指导原则、ISO国际标准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遗传毒性试验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我国化妆品遗传毒性试
<正>长期以来,狱内服刑、社区矫正、戒毒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没有引起各方足够重视,一直没有完整的相关规定。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应保尽保目标的今天,关于狱内服刑、社区
农民工是城市发展的主力军,城市建设离不开大量农民工的辛勤劳动。他们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但受到户籍政策等的影响,却在多方面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新型城镇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我国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化,全国各地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为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难题之一,而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保障农民工就业则成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中之重。鼓励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肉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世界上各类猪肉产品生产和消费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猪肉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并且长期占据世界产销总量的
宅基地作为农民生存重要依托,他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入,宅基地问题的重要性逐渐从“三农”问题中凸显出来,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中
2003年,福建省率先在全国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拉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序幕。福建是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先行省,在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领域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