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肉一直是我国传统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在居民肉类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生猪养殖业也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剧烈,对居民“菜篮子”的稳定及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本文以生猪价格为研究对象,以供求均衡理论、蛛网理论等为基础,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生猪市场现状和近10年来生猪价格波动成因进行分析。运用各种历史数据和相关调查数据,对我国生猪市场的生产及消费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旨在整体上把握我国目前生猪市场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形成机理。结果显示,我国生猪养殖地域差异明显,规模化养殖比例虽然不断扩大,但仍然偏低,生产效率整体低下;城乡居民消费数量和结构差异明显,猪肉消费比重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生猪价格波动的因素众多,生产成本、替代品价格、人均收入与生猪价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该协整关系在2008年12月发生了结构突变,生猪价格受自身冲击影响最大,饲料价格其次,替代品价格和人均收入冲击影响最小,生猪价格波动主要由供给因素引起。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完善生猪补贴制度、鼓励规模化养殖,提高生猪出栏率、优化生猪品种,建立健全生猪价格预警机制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