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理塔,县志称为“释迦摩尼如来舍利塔”,是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所建。连理塔为方形砖塔,双塔东面有“化身佛舍利塔”与“定光佛舍利塔”的题额,两塔形制相同,下部有基座与他们相连接。双塔高度相仿,均为9.68米,塔顶叠涩出檐,塔刹是八角形亭台式样,修复前,顶部装饰已经塌落。从建筑形制看,多数学者认为连理塔是唐代到宋代的过渡形式,国内罕见,历经千年未经修复,是我国建筑历史上极有价值的范例。连理塔也是太原地区仅存的“花塔”实例。连理塔所在的开化寺是并州第一古刹,古称“并州大寺”,日本佛教典籍中称其为:“并州大岩寺”。位于蒙山北峰的并州大寺(后称开化寺上寺),最初建于东汉永平年间,与河南洛阳白马寺属于同时期寺庙。作为佛教传入中国早期的道场,东魏孝静帝敕命净土宗宗师昙鸾住并州大寺研习经书,弘扬佛法。北齐天宝二年(公元551年)文宣帝凿大岩为大佛,为了方便远处瞻仰大佛,在其南边修建寺院(开化寺下寺),并赐额“开化”,这个寺庙以后就更名为“开化寺”。本文将以开化寺连理塔作为研究中心,从历史沿革、结构工艺、保护利用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从古塔的建筑材料、层数、造型、装饰以及功能演化五个层次入手,对连理塔作全面分析;接着,对亭阁式塔和花塔作分析。对国内现存唐宋时期多边形砖石塔进行了比较。分别从外观造型、平面形状、层数高度、细节装饰四个方面对砖石塔的建筑特色进行比较,阐明连理塔所属建筑风格,并尝试重新判定其建筑时代,由宋初推进到唐代。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晋阳城内外佛教遗存的收集,还原开化寺历史风貌;并且结合近年的修复过程,总结砖石类古建筑的一般修复过程和科学理念,保证古塔的可持续性和原真性。通过以上研究,凸显连理塔在历史文化、建筑与雕塑艺术、砖石结构的科学创新等方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