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台湾当代美术的文化生态为研究内容,以政府机制、民间资本、精神态势为分析重点,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台湾当代美术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论述台湾当代美术主流化的过程,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寻找其根本原因。台湾当代美术兴起于“政治革新”前后,这并非巧合,而是两者存在着直接的关联。“政治革新”导致政治权威的弱化和崩解,社会运动得以蓬勃开展,各种社会思潮和美术思潮汹涌而起,这些前提为当代美术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由于深受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剧烈变动的影响,台湾当代美术在文化上激烈地反抗权威,否定旧的意识形态,批判社会现象,在美术形态和创作主张上变得多元、混杂,充满了前卫的意味。这种多元化和前卫态势,是政府机制、民间资本以及前卫艺术家共同推动的结果。官方机构的推动、民间资本的支持以及批判精神的兴起,构成台湾当代美术文化生态的主要结构。作为社会性结构的政府机制与民间资本在台湾当代美术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机制通过文化政策、美术馆体制、美术教育等方面推动当代美术主流化的进程;民间资本对当代美术主流化的支持则通过财团资助、艺术市场以及画廊和画会的活跃得以实现;文化批判、各种社会思潮以及“本土化”、“国际化”创作思想,则构成了台湾当代美术的精神性结构。台湾当代美术在主流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如传统文化的衰落、本土价值观的缺失、艺术潮流的急速转向、创作中的泛政治化倾向等等问题,这一方面反映出台湾当代美术在西方后殖民文化冲击下显现出的传统根底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台湾当代美术创作缺乏深刻的思想和必要的积淀,无根性及体制化是其最主要原因。就目前来看,对于区域美术的文化生态问题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相关资料和论著还十分缺乏。笔者希望借此论文,对台湾当代美术的文化生态问题作初步探讨,并期望这一研究能够引起国内美术史论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