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忏悔”一词源于佛教,本指对他人发露自己的过错,以求得容忍宽恕。在西方文化中,素有忏悔的传统,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更具明显的忏悔意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忏悔的话题引起关注。90年代,当代中国小说中仍不乏触及灵魂、直面人性的作品。直至新世纪,与人性相关的忏悔话题再度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文学作品中的忏悔情愫也不断涌现,其中也不乏对作家作品中忏悔意识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三个层次论述新世纪以来中国小说中的忏悔意识。第一章主要阐述新世纪文学忏悔意识发生的文化语境与文学资源。首先,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在近现代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下,忏悔意识在中国产生与兴起的契机以及忏悔意识在现代文学中的基本表现特征。其次,详细阐述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文学的忏悔意识待以发生的文学资源。第二章主要从宗教教义角度,分析新世纪宗教小说中的忏悔意识。以北村、施玮、赵德发等为代表的作家,在所创作的作品中,多反映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精神上的诸多问题,然后以宗教信仰的形式,摆脱精神困境。忏悔意识的存在,为人们开辟了一条神圣的救赎道路。因此,本章首先分析了宗教对作家的个人影响,以及宗教色彩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其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探究宗教视域下的忏悔意识。小说中的忏悔者由反思自省向道德劝善的转变,最终皈依宗教的过程,也是对忏悔意识的践行过程。第三章主要分析人性视域下的忏悔意识。首先,分析新世纪以来中国小说中的忏悔意识的两个层面,一个是推向他者的控诉意识,一个是指向自身的忏悔意识,指向自我的忏悔意识更能够触及灵魂,体现人的良知。其次,由于忏悔意识的形成与忏悔者良知的觉醒有着密切的联系,接下来第二节以新世纪以来忏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为对象,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阐述人的内在良心由自我向超我的转变过程。最后,论述忏悔意识的存在造就了忏悔者的人格升华和价值重建。本文运用文本细读、文化研究等研究方法,主要论述新世纪以来中国小说中的忏悔意识。在展现忏悔意识在新世纪小说创作及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基本境况和以往对新文学忏悔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宗教和人性论的角度,将新世纪小说中的忏悔意识进行梳理与整合,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能有自己的理解,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丰富新文学忏悔意识的整体研究,开拓新世纪中国文学忏悔意识研究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