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8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的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是大学生在高校成长中的引导者,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者,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是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营造者和传播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支富有朝气的骨干力量。  自2004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青海省政府、青海省教育厅都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从宏观层面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具体建议,明确了辅导员的主体地位。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16号文件和教育部的24号令,强调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并对这一角色明确定名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这应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业务能力精、专业化程度高,能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职业化队伍。然而,在微观层面,高校辅导员队伍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面临诸多困惑,严重影响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我们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尊重高校辅导员的主体性,调动高校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和保持一支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高效精干的辅导员队伍。  为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以此为研究基础和出发点,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对目前青海省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其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其他文献
Visitors attend a thangka exhibition in Lhasa, capital of southwest China’s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on April 27. The exhibition, featuring some 170 works of three masters and their disciples, aimed t
企业公益捐赠对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势必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目前日益严峻的贫富分化现象,充分利用企业公益捐赠,可使这一问题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已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