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废旧沥青混合料,节能环保,降低道路建设成本,从而带来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对于就地热再生工艺研究已趋于成熟,但对于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施工工程中的能耗排放及效益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以九龙坡区X308线赖白路界牌至中石油加油站段SMA-13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为依托,对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系统地研究。首先,从源于项目路段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中获取旧沥青,以此制备再生沥青胶结料。接着,通过对再生沥青胶结料基本物理性能测试确定再生剂最佳掺量,并进一步评价再生沥青胶结料的高温、疲劳及低温性能。然后,根据确定的再生剂掺量及旧料比例进行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验证其路用性能。最后,对就地热再生整个工艺及效益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结论主要如下:(1)通过对项目路段RAP中旧沥青进行物理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建设期使用的改性沥青,旧沥青针入度、延度下降明显,软化点显著升高;旧沥青的化学结构受到老化作用影响,沥青中SBS的PB段上的C=C双键发生断裂现象,沥青中碳、硫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还有羰基、亚砜基的化合物。(2)选择特定再生剂与老化沥青制备再生沥青胶结料,通过与原样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及黏度指标综合对比,确定再生剂最佳掺量为6%。对最佳掺量下的再生沥青胶结料的流变特性进行分析,其疲劳性能、低温性能相比旧沥青均有明显改善,高温性能略有下降。(3)通过马歇尔设计方法完成SMA-13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再生剂掺量为6%,最佳油石比为6%。SMA-13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防渗水性能良好,低温性能、水稳定基本满足规范要求。(4)通过对试验路段进行验证,其路面平整度、施工厚度、压实度及路表渗水系数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通过对整个热再生施工对的总成本分析后,较普通HMA低34.3%,同时基于CLCD中国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库对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能耗比HMA节约了35.1%,CO2减少率为24.8%,就地热再生技术具有优越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