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精原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增殖基因调控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w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由于环境、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男性生育能力明显下降,男性不育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精子发生是研究男性不育发病机制的基础,因此精原干细胞作为精子发生的起始细胞,承担着自我更新以维持干细胞池稳态和分化生成各级生殖细胞的功能,对再生医学和生殖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目前,人们对人精原干细胞的研究十分有限,主要由于人精原干细胞取材困难,数量有限以及体外长期培养体系的缺乏。因此,急需建立一个永生化的人精原干细胞系来获得足够数量的人精原干细胞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此外,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单基因或单信号通路,近年研究发现,微阵列技术能够大规模发现不同组织和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和基因功能,揭示特定生物学过程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1)构建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人类精原干细胞系;2)揭示人类精原干细胞增殖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首先,我们过表达SV40大T抗原基因构建永生化的人精原干细胞系。应用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s)、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等方法,检测该细胞系是否表达人精原细胞与人精原干细胞的基因与蛋白。随后,我们运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并检测PCNA的表达,分析人精原干细胞系的增殖能力。并且,我们通过干细胞移植实验对该细胞系进行了功能验证。此外,我们还通过细胞的核型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裸鼠成瘤实验等方法,评估了人精原干细胞系的安全性。最后,我们通过GDNF、EGF、b FGF促进人精原干细胞系的增殖,应用微阵列技术(Microarray technology)、定量PCR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影响人精原干细胞增殖的大量基因及其信号通路进行了筛选和分析。结果:我们过表达SV40大T抗原基因所构建的细胞系能够表达人精原细胞及人精原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包括:VASA、DAZL、MAGEA4、GFRA1、RET、UCHL1、GPR125、PLZF和THY1,表明该细胞系在生化表型上具有人类精原干细胞的基因与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该细胞系表达PCNA;CCK-8细胞增殖实验表明,该细胞系能够在体外长期扩增长达1.5年以上,并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细胞移植实验进一步发现,人精原干细胞系在受体小鼠睾丸内表达UCHL1、PCNA、MAGEA4,表明其在体内具有增殖和克隆能力。尽管我们所构建的人精原干细胞系存在一些异常的染色体核型,但是,该细胞系没有Y染色体基因的微缺失,并且,它不产生肿瘤,表明该细胞系有较好的安全性。微阵列分析结果显示,GDNF、EGF、b FGF介导下的人精原干细胞系共有1172个基因发生了改变。随后,我们应用KEGG通路分析对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所富集的通路进行了分析。最后,我们筛选到了ID1作为候选基因,结果表明,ID1可能是参与人精原干细胞增殖的关键基因,但其调控的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结论:我们首次成功地构建了人精原干细胞系,此细胞系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为人精原干细胞的机制研究和转化医学提供了无限的细胞来源。后续的机制研究发现,多种基因和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人精原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ID1可能是人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过程中的关键基因。
其他文献
脂肪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因此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巨大应用潜能。本研究中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取大鼠脂肪来源的原代细胞,经形态学观察、CCK-8增殖实验、细胞周期检测、克隆形成实验、表面标记物分析及多向诱导等实验证实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Osterix是成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以慢病毒载体将Osterix转染入脂肪干细胞中,Osx过表达后在m RNA和蛋白水平上调了成骨过程中一系列成骨相关基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调控机体免疫耐受和维持免疫稳态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reg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会导致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过多则会引起免疫抑制,因此维持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最近研究表明Treg细胞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如炎症状态或淋巴细胞减少的情况下,Treg细胞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和可塑性,获得相应的效应T细胞表
目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来源于囊胚内细胞团,能在体外无限增殖并分化成三个胚层中所有类型的细胞,包括有功能的心肌细胞。近年研究发现micro RNA(miRNA)在心肌细胞分化命运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对决定心肌细胞分化命运的miRNA了解还很有限。本论文旨在筛选调控m 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的miRNA,探讨其调控机制,进而加深对心肌细胞分化调控
第一部分细胞骨架相关蛋白Palladin在小鼠神经管闭合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细胞骨架相关蛋白palladin在细胞迁移、细胞塑形和细胞粘附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构建了Palladin基因敲除小鼠,发现Palladin基因敲除纯合小鼠在胚胎发育的第12.5天(E12.5)至第15.5天之间全部死亡,并且表现出严重的头部神经管和腹壁不能闭合的表型。为了进一步研究palladin如何调控神经管闭合
白介素33(IL-33)是白介素1(IL-1)家族细胞因子中的一员,它还是一种核警示素,广泛地表达于上皮组织屏障和人类的血管中。然而,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系统中产生炎症因子最为主要的细胞,有关它们表达IL-33的研究极其的少。我们的研究报道了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能够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C57/B6小鼠巨噬细胞表达IL-33。SAA不但能够诱导IL-33基因的转录
目的:1.存在肺静脉变异的心房颤动(房颤,AF),尤其是左侧肺静脉共干(LCPV)的患者,使用最新的二代冷冻球囊(CB-2)消融的手术结果尚未明确。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评估房颤患者肺静脉变异情况,比较使用CB-2消融LCPV及非LCPV患者的术中有效性与安全性差异,并分析可能影响肺静脉电位隔离的肺静脉参数;2.肺静脉变异被认为是影响射频消融术后AF复发的危险因素,但使用CB-2消融变异肺静脉,尤其
SUMO(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是一类重要的类泛素蛋白,它能够通过对底物蛋白进行翻译后修饰,影响底物蛋白的稳定性、定位和活性,进而参与许多人体生理活动和重大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脑损伤等的发生和发展。SUMO化修饰是一个可逆的过程,SUMO特异的蛋白酶SENP家族能调控蛋白质的去SUMO化修饰。我们既往研究证明SUMO蛋白酶SENP3是应答
研究目的:构建偶联抗人FcεRⅠα单克隆抗体(m Ab)的磁性CuInS2/Zn S核壳量子点微球,建立MCs活化相关分子sFcεRⅠα和IgE的流式微球检测方法,评价自建新方法性能,验证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和稳定性等特征,分析其在体外检测中的效能,探索自身免疫病中是否存在MCs活化现象。研究方法:(1)应用RT-PCR技术获得人IgE Cε3-Cε4区基因,对该基因进行克隆与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识别自身组织,诱导免疫应答,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研究表明CD4+T细胞产生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因此探究T细胞中GM-CSF表达调控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过去研究表明,GM-CSF的表达依赖其3’UTR的富含AU的元件(AU-rich element,ARE),A
细胞氧化应激与各种疾病息息相关。在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中,氧化应激可能与自噬和肿瘤发展、转移等均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关注机体细胞中氧化应激调控自噬和上皮-间质转化的精细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自噬是细胞内高度保守的应激应答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可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快速调控。Beclin1是自噬起始过程的PtdIns3K复合物(包括VPS15、VPS34、UVRAG等)的关键组分,已发现有磷酸化、泛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