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流变减振支柱的主动悬架混合模糊控制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v_cool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驾驶体验要求的提高,主动悬架成为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空气主动悬架作为主动悬架的一种,可以兼顾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然而,空气主动悬架采用刚度分级调控,且调节的目的主要是控制车身高度,这限制了其提高减振性能的能力。为了在不改变车身高度的前提下实现无级调控刚度,对空气主动悬架的减振支柱展开研究。本文将设计的磁流变减振支柱作为主动悬架的执行器,并针对主动悬架设计了基于混合模糊控制的多目标控制策略,在保证乘坐舒适性的同时,改善操纵稳定性。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提出了磁流变材料与空气主动悬架减振支柱结合的设计方案,确定减振支柱结构参数。根据设计方案制作样机,进行台架试验,测试样机的阻尼特性和刚度特性,验证样机性能。其次,建立了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别建立减振支柱减振单元和弹性单元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试验得到的数据对减振支柱的数学模型进行参数辨识,根据辨识结果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此外,建立了路面输入模型和整车悬架动力学模型,为后续主动悬架控制奠定基础。再次,设计了基于混合模糊控制的多目标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目标将悬架控制分为舒适模式、安全模式和性能模式三种控制模式,设计了切换控制系统以及四个控制不同悬架指标的模糊控制器,根据控制模式的需求选择模糊控制器,并通过遗传算法计算模糊控制器之间的协调系数,从而得到可以同时优化多个指标的作用力。通过刚度控制器求解所处工况下的最优刚度,达到刚度无级调控的目的。最后,验证基于混合模糊控制的多目标控制策略的控制性能以及悬架刚度无级调控的优势,利用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分别进行了随机路面输入工况、冲击路面输入工况、紧急制动工况以及双移线工况四种工况仿真,分析控制策略在多种工况下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与单独垂向模糊控制相比,多目标控制策略处于舒适模式时由于刚度控制器的参与,减振能力得到提高,在随机路面输入工况下车身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了13.0%;多目标控制策略处于安全模式时车辆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随机路面输入工况下车身侧倾角加速度和右前轮动载荷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16.3%、17.6%;多目标控制策略处于性能模式时抑制车身变化的效果良好,冲击路面下车身俯仰角加速度和车身侧倾角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14.9%、9.91%,提高了悬架抑制车身的俯仰运动和侧倾运动的能力;紧急制动工况下车身俯仰角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了13.3%,提高了抑制车身俯仰运动的能力;双移线工况下车身侧倾角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了23.4%,提高了抑制车身侧倾运动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模糊控制的多目标控制策略在不同工况下可以兼顾车辆的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其他文献
转子发动机是一种旋转活塞式内燃机,具有结构简单,功重比大和高速性能好的优点,在无人机,汽车和摩托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在汽车增程器和便携式电源产业急剧发展的今天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然而,转子发动机由于结构特点的限制有着油耗高的缺点。使用替代燃料是解决高油耗的常用方法之一,正丁醇作为替代燃料的一种,可由植物发酵获得,理化特性与汽油最相近。因此,探索正丁醇应用于汽油转子发动机的可行性及相关的燃烧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以及民众对道路交通中车内儿童乘员保护意识的增加,国内外对于儿童乘车安全问题愈发重视,对于儿童约束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针对儿童安全座椅布置参数灵敏度以及动态损伤预测的研究仍有不足。本文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儿童安全座椅的动态损伤预测模型以及在其基础上探究儿童安全座椅各布置参数对于ECE R129法规规定的诸多损伤指标的灵敏度,并寻找能够使得儿童安全座椅对儿童乘员达到最佳保护效果的布
机制面条面带是面条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力学特性和流变行为可以反映面条在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品质。然而,目前缺乏系统的针对水分含量较低的机制面条面带的力学特性及流变行为评价方法,且面条加工过程中原料品质及加工过程参数对面带黏弹性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因此,本文通过加载卸载、应力松弛和蠕变-恢复试验,研究了面带的力学特性和流变行为,并确定了面带流变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流变模型表征了不同品质小麦粉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原料来源广泛的生物柴油可在不改变柴油机结构的前提下直接应用并能有效降低颗粒物排放,但柴油机燃用化学组分和分子结构与柴油相异的生物柴油会改变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和氧化特性。因此,本文配制了不同比例的棕榈油生物柴油/0#柴油调和燃料,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了不同燃油的台架性能试验,分析了生物柴油掺混比例对污染物排放、碳烟表面官能团、碳烟催化氧化特征以及DPF再生效果的
伴随着能源储量的减小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发展节能减排的新兴燃烧技术成为能源研究发展的重要工作。MILD燃烧作为一项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的燃烧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且在燃气轮机和锅炉的应用中被证实具有极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力。目前国内外关于MILD燃烧的研究主要围绕高温预热空气条件下气体燃料的MILD燃烧展开,关于常温空气条件下的液体燃料MILD燃烧的研究工作还很少,本文的研究从更好地指导工
动力电池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以硅为主体的负极材料凭借高容量的特点而备受关注,目前商业化所用到的硅面临成本高、难制备等一系列问题。而每年我国在光伏行业产生的废料硅质量可达10万吨以上,若能将此类资源作为制备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硅源,不仅使商业化原料硅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解决了这类硅资源过量囤积、附加值低等问题。但此类硅资源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同样面临嵌锂过程中发生体积膨胀的问题。为解决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电动汽车衍生出了集中式驱动和分布式驱动两种主要驱动形式。分布式驱动又可细分为双电机驱动、轮边电机驱动和轮毂电机驱动。其中,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控制灵活,传动高效,但其特殊的布置形式增大了悬架系统的簧下质量,加剧了簧下部件的振动,降低了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悬架减振性能。此外,轮毂电机的定子与转子在路面激励和悬架力共同作用下会产生相对位移,引发偏心现象,导致轮毂电机气隙磁
能源危机随着现代高速发展不断加重,化石燃料和不科学的利用方式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利用废弃污染物培育可再生物质资源并用以制备高价值的生物燃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小球藻的组分优选和水热液化利用这两方面入手,开展了CO2浓度、培育介质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和水热液化制油工况的产率规律、组分分布特性的相关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首先,污泥水热液化水相产物培育小球藻的实验中,小球藻的生长量
随着节能减排法规日益严苛及国家政策激励,城市未来的智慧交通工具将是电动汽车(EV)。由于电动汽车的驱动特性,在低速行驶时,车外行人感觉不到车辆的经过,会引发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安全性,各国政府都颁布了法规,安装行人警示音系统,来提高电动汽车的可检测性,避免隐患的发生。本文基于此背景,结合声品质评价,研究电动汽车运行声学特性开发研究电动汽车低速行驶时工况下的警示音,驾驶员和车外行人能根据警示音信号的特
现代燃气轮机多采用贫燃预混燃烧方式来实现低排放目标,然而却带来了热声不稳定性问题,这些振荡会产生高强度的噪音,严重时还会影响燃机的正常运行。本文经过前期的广泛调研,搭建了热声不稳定性实验系统,针对双级轴向旋流燃烧器,以甲烷和空气的预混气为主燃料,展开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以基础的压力波形图和功率谱密度图结合高速相机拍摄的火焰图片进行分析,也使用了多种新型的处理方法包括相空间重构、递归图重构、基于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