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离散度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_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密磨削零件表面的残余应力离散度对工件疲劳寿命与可靠性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文献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离散度的研究非常少。本文选取在线精密磨削零件,采用试验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精密加工工序及其工序累积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离散度的影响;其次基于有限元方法仿真分析了磨粒前角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最后计算了所选取零件在额定载荷下残余应力离散度对其疲劳寿命差异的影响。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设计选取了实际生产中顺次热处理、粗磨、精磨和超精4道工序的16个轮毂轴承内套圈;基于X射线衍射法测试了轴承套圈表面环向残余应力和轴向残余应力;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各道工序轴承套圈试样的残余应力离散度,并首次研究了磨削工序累积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离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轴承内套圈表面残余应力标准差达到59.95MPa,经超精加工后降低为18.27MPa,标准差降低约3倍。这说明磨削加工的轴承套圈表面残余应力具有一定离散性,但是该离散度是一个逐渐收敛的过程,经过超精工序加工的零件表面残余应力分布一致性较高。其次,基于有限元软件Deform建立了具有负前角特征磨粒的“热-力”耦合切削模型,仿真分析了磨粒前角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磨粒负前角的增加,残余应力随之增加,仿真计算的3点之间残余应力标准差达到145.76MPa。这表明磨粒几何角度的随机性是造成磨削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离散度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根据所选取轴承试样的额定载荷,耦合精密磨削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及其离散度,计算工件在服役工况下的疲劳寿命差异。计算结果表明,虽然超精工件表面残余应力标准差仅为21.95MPa,即只有平均值的5%,但其导致的疲劳寿命差异达到未考虑工件表面残余应力时疲劳寿命的51.42%。这表明残余应力离散度对工件疲劳寿命差异存在较大影响。该研究是科学了解精密加工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及其离散度影响规律的开端。它对后续深入研究精密加工过程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离散度的影响,进而实现对其寿命和可靠性的预测分析和精密磨削工艺过程优化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在综合大量智能诊断技术和方法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详细叙述了智能诊断的各种方法,并对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本文从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开始,探讨了现代设计诞生前夜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和当时的社会思想。着重介绍了现代设计的理论奠基人约翰﹒拉斯金和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军人物威廉﹒莫里
草甘膦结晶母液经蒸发或纳滤浓缩回收后,产生大量含有高浓度甲醛的废水,常规的废水处理方法难以达到回用或排放要求.以过量溶液浸渍法制备的Pt-Bi-CeO2/AC为催化剂,采用湿式
回收是潜艇装备UUV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研究了潜用UUV回收过程,并对比分析了现有UUV回收方法的优缺点。在充分利用现有发射装置,避免潜艇加装和改造设备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
电力施工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每年发生在电力施工方面的安全事故为数不少。虽然各大电力公司为减少此类安全事故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施工政策规范,但施工效果却并不明显。本文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美国频繁使用其《关税法》的337条款对我国企业进行立案司法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仅有不到20%的企业未发现侵权和申诉被撤回,337调查逐渐成为在反倾销和保
本文主要探索和研究女装基本外轮廓造型,以及廓形与人体之间的关系。每一个年代都有女装其独特的外轮廓型,代表着当年的风貌,它引领着当下时装的流行趋势。论文中尝试用新的
连续刚构桥作为一种经济实用的桥型,在西部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跨中下挠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典型病害,甚至严重影响了桥梁的正常使用。本文研究了
驾驶技能评价是对驾驶员操作车辆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价的过程,建立合适的指标体系是进行评价的基础和前提;对目前的驾驶技能评价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