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液中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与角膜知觉恢复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gua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re kemtomileusis,LASIK)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随着准分子手术患者不断累积,术后各种并发症也逐渐显现,影响患者满意度,其中眼干、眼涩等干眼症状比较突出,有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在3%至58%之间。干眼症是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导致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目前对于LASIK术后干眼症发病原因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术后角膜神经损伤和角膜知觉减退的相关因素方面。LASIK术中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时会切断角膜大部分上皮下神经丛,可导致术后角膜知觉减退,影响泪液分泌及泪膜形成,从而导致干眼症的发生。LASIK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丛损伤、角膜知觉减退、泪液分泌量变化、泪膜稳定性(break up time,BUT)这四者的恢复过程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目前各学者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导致临床工作中预防和治疗术后干眼症的措施尚未系统、规范。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小分子多肽类神经营养因子,能够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增生和移行,并可调节角膜缘干细胞的分化和增生,还可通过刺激多种神经肽及其它生长因子的释放来促进神经再生、加快角膜创伤后愈合。人角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角膜缘干细胞及基质细胞均能合成分泌NGF,目前关于LASIK术后泪液中NGF含量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恢复到正常还是先升高后恢复到正常尚存有争论。泪液中NGF含量变化对角膜上皮下神经丛损伤、再生和角膜知觉恢复以及干眼症有何影响也未见报道。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是从健康小牛血清中提取的,不含蛋白质的低分子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包括多种成分,彼此存在天然的配比,有极强的促细胞生长、再生能力,在临床上被应用于角膜损伤、角膜炎等各种眼病。已有研究认为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可以促进LASIK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但其是否通过影响LASIK术后患者泪液中NGF的含量发挥作用尚未明确。   本研究拟通过测定LASIK术后患者泪液中NGF含量、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角膜知觉、泪液分泌量、泪膜稳定性(BUT)等指标,以探讨LASIK术后患者泪液分泌量、BUT、角膜知觉、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与泪液中NGF含量的相互关系,为NGF在LASIK术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干眼症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还将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LASIK术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它是否能促进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再生来有效缓解干眼症状,为其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1.选取LASIK术后34例患者(男17例,女17例)68只眼为观察对象,手术按常规步骤进行,角膜瓣蒂位于上方,其它手术参数相同,术后可乐必妥眼水、艾弗龙眼水点双眼1周、4/日,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只点右眼1个月、4/日,右眼为治疗眼,左眼作为对照眼。   2.观察项目:选择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四个时间点观察、测定双眼以下指标:用泪液检测滤纸测定泪液分泌量;用酶联免疫法(ELSIA)测定泪液中NGF含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角膜中央、上方、鼻侧、颞侧、下方5个检测点上皮下神经丛的密度;应用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测定角膜中央、上方、鼻侧、颞侧、下方5个检测点的角膜知觉阈值;在裂隙灯下测定BUT。   3.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样本不同时段相应变量、不同部位相应变量均数问的比较均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左眼数据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结果:   1.LASIK术后患者泪液中NGF含量的变化:患者右眼(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术前泪液中NGF含量为(51.97±3.31)pg/ml,术后泪液中NGF含量明显增加,术后1天[(225.29±33.64)pg/ml]达到高峰,约为术前4倍(P<0.01);术后1个月[(104.77±7.81)pg/ml]仍高于术前,约为术前2倍(P<0.01);术后3个月[(58.15±4.34)pg/ml]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左眼(对照眼)泪液中NGF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右眼相同,术前泪液中NGF含量为(52.07±3.81)Pg/ml,术后1天、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为(217.95±29.29)pg/ml、(102.97±10.33)pg/ml和(55.17±5.74)pg/ml;同时间点泪液中NGF含量双眼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2.LASIK术后患者BUT和泪液分泌量的变化:患者右眼(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术前BUT为(9.88±0.48)S,术后患者BUT明显缩短,术后1天[(1.76±0.20)s]只有术前的10%(P<0.01),术后1个月[(6.18±0.45)s]约为术前的70%(P<0.01),术后3个月[(8.76±0.40)s]已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左眼(对照眼)BUT变化趋势与右眼相同:术前BUT为(10.06±0.45)S,术后1天、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为(1.474±0.21)s、(4.71±0.23)S、(9.41±0.43)s;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3个月时两眼间BUT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术后1个月时右眼BUT较左眼明显延长,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双眼泪液分泌量变化趋势与上述BUT变化趋势相同: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3个月时右眼(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泪液分泌量分别为(26.35±0.90)mm、(11.59±1.04)mm、(20.35±0.89)mm、(25.82±0.89)mm;左眼(对照眼)分别为(26.594±0.10)mm、(12.12±1.03)mm、(17.24±0.77)mm、(24.53±0.92)mm;同时间点泪液分泌量双眼间比较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时右眼泪液分泌量较左眼明显增多(P<0.01),术前、术后1天、术后3个月时两眼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3.LASIK术后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的变化:患者右眼(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术前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丛密度为(1588±173.53)μm,术后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丛密度明显降低,术后1天[(254±53.29)μm]只有术前的15%(P<0.01),术后1个月[(208±32.58)μm]时仍未见恢复(P<0.01),术后3个月[(588±65.18)μm]时也只恢复到术前的35%(P<0.01)。患者左眼(对照眼)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变化趋势与右眼相同:术前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丛密度为(1134±68.50)μm,术后1天、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为(200±56.30)μm、(228±33.34)μm、(570±80.61)μm。同时间点双眼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患者双眼角膜中央知觉的变化趋势与上述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变化趋势相同: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3个月时右眼(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角膜中央知觉分别为(60±0.0)mm、(0.59±0.04)mm、(15.59±2.67)mm、(41.18±3.44)mm;左眼(对照眼)分别为(60±0.0)mm、(0.58±0.04)mm、(13.53±1.86)mm、(43.82±3.24)mm。同时间点角膜中央知觉双眼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结论:   1.LASIK术后泪液中NGF含量先升高后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时泪液分泌量、BUT、泪液中NGF含量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而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中央知觉远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提示NGF相关药物在LASIK术后应用有着光明的前景。   2.在3个月观察期内,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能够缓解LASIK术后干眼症状,但它对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恢复无显著性影响,提示其并非通过NGF起作用。
其他文献
琵琶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同时,随着电视、网络及多媒体设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琵琶
目的:在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中,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因其易侵袭、转移和复发的生物学特性,使得人们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感到十分棘手。而传统的治疗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占有重要的语文课堂地位.初中生通过阅读名著的方式,可以达到自身人文素养提升的目标,并且帮助初中生积累创作语文作文的宝贵素材.因此,在语文写作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对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如今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多彩,而通过小组合作获取知识的形式逐渐显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