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都河流域近50年径流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都河作为天山南坡水量最丰富的河流之一,径流主要源于上游山区,而该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不明显,径流变化主要是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本文通过对开都河流域近50年径流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为开都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利用开都河流域山区(巴音布鲁克、巴伦台和大山口站)和绿洲平原区(焉耆、和静及和硕站)的6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观测数据资料以及大山口和黄水沟水文站径流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单调趋势检验以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基于R/S分析的Hurst指数计算和EEMD等方法,分析了开都河流域近50年来径流变化特征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研究表明,1961-2010年开都河流域及山区、绿洲平原区的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山区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3个季节的增温趋势与绿洲平原区相比更为显著,而绿洲平原区冬季气温增温趋势与山区相比更为显著,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山区、绿洲年平均气温具有3a和6a的准周期变化。开都河流域、山区及绿洲平原区近50年的年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山区年降水量及春、秋、冬3个季节的增加趋势与绿洲平原区相比更为显著,而绿洲平原区夏季降水量与山区相比增加更为显著,流域年降水量突变年份为1986年,在年代尺度上,山区、绿洲、流域降水均整体表现为2-3a和5-6a的准周期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山区、绿洲、流域均表现为10a的准周期变化,在整个时间尺度上,山区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变化,绿洲呈现明显的下降变化趋势,开都河流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化。在过去50年中,开都河流域径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并在1996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多年平均径流量与突变前相比增加了9.20×108m3,年际尺度上,大山口、黄水沟径流整体表现为2-3a的准周期和5a的准周期,年代际尺度上,表现为10a和25a的准周期。通过分析流域年径流量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发现春季气温和夏季降水是影响流域年径流量的主要因子。
其他文献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用于获取、存储、查询、综合、处理、分析和显示与地球表面位置相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不同,它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实世界,进行各种空间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