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动量词又分为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依据目前通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和汉字、语法等级大纲,我们确定研究10个常用的专用动量词:“次、回、趟、遍、顿、番、通、场、阵、下”。借用动量词又分为四个小类进行考察:借用名词(工具名词、人体器官、时间名词、表伴随结果的名词)、借用动词(跳、惊)、借用离合词的后一语素和借用动词重叠“V—V”格式表动量。在本体研究方面,动量词自魏晋南北朝才开始出现,时间上出现较晚,数量也远不及名量词丰富。有关量词的研究向来以名量词为主,对动量词进行详尽研究的成果较少。本文对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及动量组合构式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将丰富汉语动量词的本体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动量词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留学生在动量词的使用上容易出错,我们对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初级、中级、高级班一共46名留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试。通过对回收测试卷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首先,留学生在专用动量词的选用上出现比较明显的“次”化和“遍”化现象,“次”、“回”、“遍”之间的混用明显。学生较难掌握“通”和“番”的语义及其跟动词、数词的搭配。“阵”与“场”、“下1”(表次数量)与“下2”(表短时、持续量)之间的语义辨析也是学生习得的难点。其次,在借用动量词方面,学生出现偏误较多在于借用表伴随结果的名词“程”、“步”、“声”、“圈”、借用动词“惊”、“跳”以及借用动词重叠的情况。最后,通过总结测试中留学生习得动量词的偏误并结合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我们提出了语境教学、分组教学、体态语教学等教学建议,以期为对外汉语动量词教学提供实践性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