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之一。自我对话是自信的来源,被认为是调节认知、情绪、行为和表现的一种策略。然而在体育领域中,自我对话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一直被忽略。最重要的是,关于自我对话对运动自我效能感及其运动成绩提高的影响也普遍缺乏。因此,本论文以自我效能感(Bandura,1997)和自我对话(Hardy et al,2009)模型为基础,考察了激励性和指导性自我对话对足球新手和专业球员自我效能感和传球成绩的影响。基于自我谈话干预种类(MST、IST、CG)3×2运动水平(专家、新手)组间实验设计,论文对45个俱乐部和45个青年足球训练营的球员被取样进行研究。实验分为四个阶段:测试方案熟悉度试用阶段、基线评估阶段、自我对话干预训练阶段和干预后评估阶段。在MST组中使用自我对话“I Can”等和“Ready,target,pass by”等IST组进行了2周的训练,以与对照组完成的传统足球训练进行比较。考察了激励性自我对话(motivational self-talk,MST)和指导性自我对话(instructional self-talk,IST)和不同运动员水平对足球运动员自我效能的影响;其次考察激励性和指导性自我对话和足球运动员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最后考察自我效能是否是自我对话和运动员成绩表现的中介变量。采用ANOVA对数据进行分析的结论显示:1)自我对话干预对运动员自我效能的影响显著而运动员水平对自我效能的影响并不显著,事后检验发现,MST和CG,IST和CG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对话和运动员水平对自我效能的交互作用显著;运动员水平在MST中对自我效能的简单效应显著;2)运动员水平和自我对话分别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显著;事后检验发现,MST和CG,IST和CG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自我对话与运动员水平对成绩的交互效应显著,运动员水平在MST和IST上对成绩的简单效应显著3)中介分析表明,自我效能不是自我对话和运动成绩之间的中介变量。与单纯依靠成绩知识和成绩知识的反馈的传统足球训练相比,将自言自语策略纳入到训练计划中,无论是激励形式还是教学形式,都能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和成绩。本研究结果支持了自言自语会影响运动员在特定任务中的信心和表现的观点。考虑个人选择的自言自语线索和个人使用偏好的长期研究是可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