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敌视到和解 ——英国对土耳其政策研究(1923-1936)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h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与土耳其之间的交往由来已久。自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起,英国便开始关注其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商业贸易,随着经贸关系的发展,奥斯曼帝国在英帝国的对外战略中占据愈发重要的位置。此后,由于17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开始走向衰落,英法等国对其领土和资源展开争夺,引发“东方问题”,这一时期,英国出于维持力量平衡与既得利益的战略考量而实行维护奥斯曼帝国完整与独立的政策,这一政策持续到一战爆发。一战期间,英土为敌,战后,英国加入瓜分奥斯曼帝国的行列中。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局势骤变:美国、苏联、日本的崛起,近中东民族解放运动的日益高涨,加之英国自身因受战争冲击而实力疲弱,使得英国不得不再次调整对土耳其的政策,双方关系稳步走向友好。本文聚焦于两战之间英国逐步改善与土耳其关系的过程,通过对摩苏尔问题、土耳其加入国联以及蒙特勒公约签订这三个重大事件的回顾,剖析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对土耳其政策的演变过程以及影响。全文共五章:首先,文章对一战前后英国对土耳其政策进行回溯,为接下来三个章的分析提供背景支持。一战爆发前,英国始终坚持近东均势原则,希望将摇摆不定的奥斯曼帝国拉入协约国阵营。一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与英国为敌,英国的政策转变为与协约国成员一起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一战结束后,在与土耳其签署《色佛尔条约》、《洛桑条约》以及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背景之下,英国对土的政策由将其逐出欧洲并瓜分其领土,转变为使新兴的土耳其保留君士坦丁堡和安纳托利亚的领土。其次,本文论述英国对摩苏尔争端的政策。1923-1926年是英国对土政策的破冰回暖阶段。文章对摩苏尔争端产生的背景进行梳理,简要回顾一战中英国占领摩苏尔省的经过。在摩苏尔争端产生之后,英国与土耳其政府围绕摩苏尔省的归属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双边、多边的交锋,这一过程在色佛尔会议和洛桑会议中均有体现。经过长期谈判,英国如愿将摩苏尔省归入其委任统治国伊拉克。本章将通过档案资料还原英国与土耳其的谈判过程以及国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探究《安卡拉条约》出台背后的英土博弈过程及其影响,指出摩苏尔争端的解决使英土关系逐步解冻。第三,文章还论及英国对土耳其加入国联的政策。30年代初是英土关系的升温和发展阶段。文章主要探究在经济危机前后英国对土耳其的总体政策,通过回顾经济危机期间英国的国内状况及其外交总方针的变化、还原英国政府援土的真正动机。文章还探究了英国助力土耳其加入国联的过程。随着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土耳其在英国的帮助下,于1932年7月18日加入国联,其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一时期,英国对土奉行友好政策,但避免给予土耳其任何保证。第四,本文论述了蒙特勒会议前后英国对土耳其的政策,这一时期是英国对土政策的持续友好阶段。本文先是回顾黑海海峡的归属问题,指出海峡问题解决的基础是《洛桑条约》附件《关于海峡制度的公约》,但海峡问题真正地解决是在1936年的蒙特勒会议上。在此基础上,文章主要分析英国对海峡问题的态度转变以及其中的原因。通过召开蒙特勒会议,英国大体实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土耳其彻底收回了黑海海峡的主权。由于在蒙特勒会议上对于土耳其的支持,英国进一步拉近与土耳其的关系,加强了在土耳其的经济、政治影响力。在结语部分,笔者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认为英国在两战之间对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大体上是成功的,两国关系逐渐破冰、不断升温,最终走向友好合作。笔者指出,英国这一时期对土耳其的友好政策,一方面有助于孤立苏联、牵制德国;另一方面,它还维护了英国在巴尔干和东地中海的传统势力范围。英国的对土政策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战后英国实力的下降、国内舆论的压力以及英国与其它大国之间的矛盾,都促使英国在这一时期调整对土政策,两国关系日趋缓和缓和;另外,凯末尔领导下的土耳其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有所提升,加上土耳其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也是英国制定对土政策时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平面设计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并且对各个领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人们的审美逐渐提升的过程中,对平面设计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绘画艺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一种,从古至今对我国艺术领域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略的指导意义。其中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合理地运用传统绘画艺术,能够有效地提升平面设计的整体质量。基于此,文章先对传统绘画艺术以及平面设计的相关内容、二者
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在高模量、高导热、高导电、高振动衰减和低热膨胀等方面拥有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热管理等领域中的理想材料。虽然中国在该领域的研发开展较早,但是产业化进程却较慢。其关键原料纺丝级中间相沥青量产技术仍未实现突破,严重制约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文系统地汇总了60年来纺丝级中间相沥青制备的研发进展,总结了纺丝级中间相沥青关键性质及其关联关系,分析了热缩聚法、共碳化
在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当代艺术的发展下,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筝,以其高音嘹亮、低音沉重、声调厚重而著称于世。因此,作为这样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古典乐器,古筝受到许多杰出作曲者的青睐,它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可塑性是其获得广泛应用和创作的必要条件。《唳》是一首由古筝和钢琴共同演绎的作品,首演于2022年5月29日,本人的毕业个人音乐会。《唳》是作者委托青年作曲家朱学思老师自2020年12月开始创作的一部新
汉语方言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方言语音库的建立标准,导致数据库之间无法实现共享,限制了方言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工作,所以形成一套统一的建库标准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大连地区方言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形成方言语音数据库采集、存储、标注、数据库设计等标准,以期为其他地区方言提供示范和借鉴,为推动语音技术进步以及公安工作尽一些绵薄之力。
从“血”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发展入手,初步论述“血”作为病因在五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在中医五脏疾病的治疗中,如何处理疾病与“血”作为病理因素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建盏出自福建的建窑,作为宋代著名的民窑之一,它所烧制的建盏,以黑釉瓷为主,以兔毫纹、油滴、曜变为代表釉色,在我国瓷坛上蔚为大观。建盏不仅是一项单纯的工艺,更是数千年来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观的物化象征,传统器物的设计文化是受其所处的文化语境所影响的,作为宋代传统器物的代表,建盏所包含的设计文化是在经济、技术、人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建盏享誉海内外,不仅在中国陶瓷文化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医用机器人是其中的一种。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致力于研究医用外科机器人。2000年7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正式批准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研发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临床外科治疗。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概述达芬奇机器人是目前最先进的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设计理念是通过使用
会议
总结贾英杰教授治疗胰腺癌经验。胰腺癌以其恶性度高、进展迅速为主要特点被冠以“癌中之王”之称。贾英杰教授创新性提出“黜浊培本”治癌法则,认为胰腺癌临床特性符合癌浊特性,其核心病机为本虚浊蕴、土壅木郁,治疗当以黜浊培本、运土达木为关键。每验临床,收效颇丰。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的重要提供者,基于居民感知视角对其进行测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参与式制图和半结构访谈方法获取游客对广州天河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数据,分析CES感知结果差异,探讨社会经济因素与景观特征因素对CES感知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访者在天河公园感知的主要CES类型为娱乐/游憩、审美服务;娱乐/游憩、审美和健康等CES类型分布范围较广,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和不
卫生巾产品广告打破了长期以来公共话语中的月经禁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影响着社会对月经以及女性的观念。然而在语言学领域,国内外学者对卫生巾广告的研究甚少。随着隐喻理论的拓展,广告语篇中的多模态隐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聚焦卫生巾产品广告中关于月经、女性和卫生巾的多模态隐喻,选取新浪微博上2018年至2021年间由中国十大卫生巾品牌发布的播放量最高的11则卫生巾视频广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