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篇关于企业所有权配置的论文。企业所有权配置,也称企业治理结构,它不仅仅是企业效率的源泉,更重要的是,在此背后反映了企业组织各参与人地位及其利益归属问题。讨论企业,一个合理的逻辑出发点便是企业的性质。搞清了企业是什么,后面的问题也就好办了。问题是,企业是什么,从来就没有被说清楚过。考察企业理论发展史,可以发现,对企业性质的考察不外乎从生产或交易角度。以生产作为出发点,经济学家发现,企业是组织分工、产生协作生产力的制度结构,而且它可能通过学习、模仿形成企业普遍具有或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因而在演进的过程中获得它应有的价值。来自交易角度的发现则表明,企业是与交易费用节约有关的、由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签订的契约。本文认为,考察企业的性质,既要说明企业与其他组织的相同之处,又要说明企业与其他组织的不同之处,因此企业被作为生产性质与交易性质的统一体。企业的交易性质把现实中各类企业还原成契约,因而更多地体现了企业与市场的共性。企业的生产性质结合了企业内的分工与团队生产机制,从而把企业与市场区别开来。企业的契约性质把企业当作一个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缔结的特别合约,由于这一合约的不完备性,兼之企业是通过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合作生产出产品及其剩余的生产单位,这些导致了企业所有权配置的重要性。问题自然而然集中到企业所有权的配置上,更确切地说,我要观注所有权配置向资本或劳动的倾斜程度及其经济学逻辑。这样出现了三种企业所有权配置方式:企业所有权为物质资本所有者单独拥有的资本雇佣劳动型企业,企业所有权为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的合作型企业,企业所有权为人力所有者单独拥有的劳动雇佣资本型企业。由于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资本主义古典企业,资本雇佣劳动因而成为分析的起点。在此,我借鉴了Holmstrom & Milgrom(1987) 的委托——代理模型。尽管委托代理理论的前提就是资本雇佣劳动,但在代理人承担风险的能力(从而风险态度)可变化的条件下,可以导出三类契约:① 代理人完全风险规避,企业应完全由所有者自己经营,代理人得到固定工薪。② 更通常的是,代理人具有不完全的风险规避倾向,这样最优契约一方面要确保代理人能够承担风险,另一方面又要给予代理人适当的激励。现实中的合约理应是委托人与代理人双方都要承担风险,在保险与激励之间取得最佳平衡。③ 代理人风险中立,代理人完全掌握<WP=4>了企业所有权,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有趣的是,这三类契约与前述三种企业所有权配置方式是相对应的。对这三类性质截然不同的企业所有权配置方式,主流观点分别从效率与意识形态上加以论证。为什么是资本雇佣劳动?古典理论认拥有劳动的工人和拥有资本的资本家在地位上不平等导致资本雇佣劳动。现代主流理论认为资本比劳动稀缺,资本具有完备的抵押性和能力信息显示优势从而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因此是资本雇佣劳动。为什么会出现资本与劳动合作?对这种新现象的解释目前还不很完善,主要观点是,人力资本在企业中地位上升,由于人力资本的群体性与专用性日益增加因而获得部分抵押功能,而且出于激励代理人的需要,人力资本获得了一部分企业所有权。为什么出现劳动雇佣资本?由于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地位逐渐下降,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纯粹的债权人,人力资本会逐渐控制企业。极端的支持者认为,只有人力资本才能承担风险,而且企业财富是由人力资本创造,所以肯定会有企业最终归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一天。不难发现,这些理论彼此冲突而且存在缺陷。资本雇佣劳动的假说,主张只有资本家才能经营管理企业,宣称资本雇佣劳动的永恒,对现实视而不见,是一种非历史的机械的分析方式。声称劳动雇佣资本或人力资本最终拥有企业所有权,实为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现代版本,也对现实视而不见,不能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纯粹盲目乐观。鼓吹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则对企业制度发展史的考察不够,不能充分注意到企业的性质和企业契约的动态演变过程,是一种静态的思维方法。问题是,现实生活中这三类企业所有权配置形式均在不同场合存在。因此,有必要形成三类情况都能解释的理论。这是论文在第四章所作的一个尝试。我利用主流的制度变迁理论把三种企业所有权配置方式结合起来,现实中的企业所有权配置被看作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博弈的一种制度变迁过程。这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为谋取利益极大化,面对着各种约束条件(偏好、技术、资源和制度)的变化,不断调整企业所有权而发生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过程。我分析了导致潜在利润出现的各种约束条件的变化:①非人力资本的相对价格下降。相应地,人力资本的相对价格上升。第一、由于信用制度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深化,货币资本的筹集相对容易,货币资本稀缺得到较大幅度的缓解。第二、企业生产活动日趋复杂化,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日益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工作变得更加重要和更加困难,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增加。第三、经理革命进一步提高了人力资本<WP=5>在企业中地位和其相对价格。②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