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雨是导致滑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降雨入渗会增大滑坡岩土体的重度,还会使滑坡体内水位抬升,增加饱和区孔隙水压力,降低非饱和区基质吸力,降低抗剪强度。因此,分析降雨入渗对山泉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现场地质调查、定性分析与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不同降雨条件下山泉滑坡地下水流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降雨入渗对山泉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工作及所取得的认识如下:1.山泉滑坡平面形态呈挂钟形态,主滑方向145°,后缘宽度较大,向前缘方向宽度渐小。主滑方向最大纵长达310m,坡面平均长约280m,最大横宽约330m,平均宽约260m,面积约0.0838Km2,平均厚度约9.5m,滑坡体规模80万m3,为中型中层堆积层(土质)滑坡。2.山泉滑坡为典型的牵引式滑坡,其发生蠕滑变形的原因是前缘的人工开挖改变了原有的坡形条件,而降雨作用诱发了滑坡的变形破坏。3.研究了在不同降雨强度、不同降雨历时及一次强降雨全过程三种降雨条件下,山泉滑坡地下水流场变化规律。在降雨的初始阶段,雨水优先向山泉滑坡坡脚方向渗透,水位首先在坡脚处抬升。而降雨结束后,山泉滑坡坡脚处水位下降会出现延后现象。降雨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的增加,会导致山泉滑坡地下水位上升。一次强降雨停止后,山泉滑坡地下水位变化总体趋势为:先下降较快,然后下降速率逐渐减缓。由于山泉滑坡下层碎块石土较厚,且渗透性较好,因此地下水比较容易接受降雨入渗补给,在雨停后地下水位及时下降。没有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4.对不同降雨条件下山泉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获得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山泉滑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在降雨强度较小(≤20mm/d)且降雨时间较短时,降雨对山泉滑坡稳定性影响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降雨对山泉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变大。在相同降雨强度(30mm/d)下,随着降雨持续时间的增长,山泉滑坡稳定性快速下降。暴雨会使山泉滑坡的稳定性下降到不稳定状态。雨停后,山泉滑坡稳定性约在两天时间内回升到基本稳定的状态。在此之后,山泉滑坡稳定性呈缓慢回升,逐渐趋于稳定。山泉滑坡在天然状态和较小的降雨强度(≤20mm/d)且降雨时间较短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暴雨和持续的中等降雨强度条件下,山泉滑坡会进入不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