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并且甲状腺癌的预后相对于其他的恶性肿瘤而言比较好,尤其是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甲状腺癌与滤泡状甲状腺癌)有着很好的预后。如何很好地为甲状腺癌患者,尤其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很关键的。数十年间国内外有关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因素有着很多的报道。尤其是欧美的肿瘤治疗中心在对影响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基于这些统计结果之后,建立了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将甲状腺癌患者分成不同的风险组,期望能够通过这些风险组的区分,来制定比较合适患者的治疗方式。但是,对于中国甲状腺癌患者,并没有特异的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来判断我国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
目的
选取所建立的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治疗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随访资料带入这些评分系统,判断何种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较为适用中国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并探讨建立基于中国患者的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式。
材料与方法
将1983年1月1日-11987年12月31日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的202名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随访资料(其间共收治乳头状甲状腺癌息者229例,其中27例患者因病史资料不齐,故排除),带入1965-2005年间所建立的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将结果与这些评分系统中的原始资料进行比较。并采用解释变异度量(PVE)对各个不同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间进行比较,判断何种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较为适合预测中国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预后。并且对影响我院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多因素分析,探讨是否能建立适合中国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评分系统。
结果
全组患者甲状腺癌特异生存率为5年,96.03%;10年,94.49%;15年,87.09%;20年,83.88%。在MEDLINE光盘检索系统中,检索由1965年至2005年间的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主要检索词:甲状腺恶性肿瘤,分期,风险分层,多因素分析,风险因素;thyroid carcinoma/cancer,staging,risk stratification,multivariate analysis,or dsk factors)。结果发现17个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选择合适的预后评分系统,因分组中存在我院患者资料中没有收集的因素,排除了DAMES、SAG、NTCTCS、Murcia、Ankara等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将我院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资料带入已有适用的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通过解释变异度量(PVE)比较发现,UICC/AJCC(PVE=19.02%)、MACIS(PVE=17.10%)、EORTC(PVE=16.8096)为三个比较适合我国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评分系统。而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示患者的性别、年龄、乳头状甲状腺癌病理分级、颈部淋巴结情况、原发肿瘤是否突破甲状腺包膜、初次手术的根治程度、肿瘤远处转移情况对预后是有影响的。而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是否突破甲状腺包膜、初次手术的根治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论
对于我国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在已有的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中,UICC/AJCC有着较准确肿瘤特异生存率的预测。通过对于全组患者的统计学分析,可将其分为;初次手术后需要辅助放射性碘治疗的高风险组(初次手术出现残留、初次治疗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和初次手术后不需放射性碘治疗的低风险组(除外以上类型的患者)。对于高风险组的患者,往往对于甲状腺的初次手术采取全甲状腺切除手术,结合患者的情况,初次手术后可采用放射碘治疗或局部外放射治疗;而对于低风险组中单侧甲状腺恶性病灶的患者,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是能够保证其有良好的预后,无需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双侧甲状腺恶性病灶的患者,则行全甲状腺腺叶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