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观察中医药分期论治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抗复发情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中医药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新思路与方法。2研究方法本课题依据相关标准,进行严格的临床研究设计,结合具体实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活动期患者,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分期论治方加减治疗,水煎,每日一剂,早晚分服。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4~6g/d)治疗。两组分别配合使用局部治疗方法。疗程均为3个月,对完全缓解及有效的病例随访6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综合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主要临床症状积分、临床活动指数、内镜指数、内镜分级及组织病理、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率的变化。并观察随访病例的中医症状总积分、复发率及生存质量的变化。3结果3.1临床疗效①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有极限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完全缓解率(68.75%vs 34.78%)和总有效率(97.92%vs 76.09%)亦经统计学检验,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②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和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分别比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01),治疗组两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③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活动指数和内镜指数比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01),治疗组临床活动指数和内镜指数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④治疗后治疗组肠粘膜疗效、粘膜组织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01),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⑥治疗组在3个月的疗程中不良反应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3.2临床远期疗效①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的近期及远期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在随访期间的复发率(6.38%),明显低于对照组(54.29%),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01)。3.3生存质量的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患者情感能力和社会能力维度上,近期评分相当(P>0.05),而随访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肠道症状和全身症状维度上,治疗组近期评分及随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结论中医药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在治疗后及远期随访时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效果明显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尤其在中医症状总积分、内镜指数、临床活动指数、内镜分级及粘膜组织病理等方面,显示出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的巨大优势。而且与西药相比,中医药治疗过程未见毒副反应,复发率低,患者容易接受长期治疗。中医药分期论治也使UC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从而达到治愈UC和减少复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