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我国水产品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农产品中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也是近年来在我国农产品总体贸易呈逆差形势下一直保持较大顺差的优势产业。从2002年起,我国水产品出口跃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水产品贸易总额的10%。水产品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对中国水产品贸易模式的研究也变得更具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呈现了很多与比较优势理论相背离的特征和趋势,产业内贸易是当前国际经济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比较好的解释了当前的贸易现实。相关的文献对制造业、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都比较深入,但专门对水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还非常少。本文基于国内外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从理论上探讨有关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中国水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着重采用各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水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有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体结构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概述了了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征、形成发展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并且分析了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差异。第二部分分别阐述了中国渔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水产品贸易的现状,并分析了目前水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中国渔业经济增长是粗放的,缺乏技术进步推动。在中国水产品面临小规模分散经营、贸易摩擦不断、品牌劣势等背景下,粗放的经营模式对阻碍了健康的水产品产业内贸易。
第三、第四部分对中国水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三部分基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1996-2006的中国水产品总体贸易数据,以及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数据,采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Dowell水平、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等,依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版的标准,分别对水产品整体及四大类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实证分析。分析表明1997—2006年,相对于工业方面的产业内贸易迅猛发展,中国的水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并不高,但总体处于平稳发展态势,与产业间贸易旗鼓相当。同时从贸易伙伴来看,中美、中加之间的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要高于中韩、中日的水平,这和距离与产业内贸易负相关的结论有所偏离。另外从产业内贸易类型来看,中国水产品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基于水平型差异,即消费者的对差异产品偏好起了决定作用。这一结论不同于一些对中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他们认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主导。第五部分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认为,人均收入水平与人均收入的差异是影响中国水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两个主要因素。论文最后总结了中国水产品发展产业内贸易的益处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通过技术进步,发展产品差异化战略,树立水产品优质品牌,从而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是中国水产品国际贸易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