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纳米材料的构筑及其在单/双/多模式电化学传感中应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zq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灵敏且准确的定量分析技术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尤其在临床诊断、精准医疗、食品安全和环境检测等领域备受关注。电化学(EC)和光致电化学(PEC)传感器是将电信号/光电信号和生物识别元件集合于一体的分析装置。由于其灵敏度高、响应快、成本低、特异性强、便携式和微型化等优势,在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功能化纳米材料为新型EC和PEC传感器设计提供了帮助和方向。然而,构筑超灵敏EC和PEC传感器仍面临以下两大挑战:(1)如何提高识别元件的特异性,为高选择性地检测生物标志物提供新策略;(2)如何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探寻可以实现多模式传感系统的新途径,从而达到精准检测的目的。基于此,本论文主要借助功能化纳米材料作为多功能基质和识别元件,并结合分子印迹技术,构筑多种EC和PEC传感器来实现生物标志物的超灵敏和高准确检测,为生物分析提供了新思路。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基于Ag纳米材料在氧气存在下可氧化成Ag+,并进一步与硫化氢反应生成Ag2S的反应机理,我们以Ag纳米材料的氧化电流作为硫化氢的测定信号,亚甲基蓝(MB)的氧化电流作为内参比信号,成功构建了一种无标记的可实时校正的EC传感器,并应用于硫化氢的准确检测。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硫化氢检测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选择性。2.以Na2PdCl4和CuCl2·2H2O作为金属催化剂的前驱体,采用简单的“一锅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PdCu纳米花。该PdCu合金不仅具有独特的三维花状结构并暴露出丰富的活性位点,而且在硫化氢存在下,其与PdCu合金中Cu及相应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了硫化铜,从而提高电化学响应。基于此检测机理,我们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硫化氢EC传感器,这种新型的传感器具有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和良好的选择性。3.以Cu2O纳米立方体作为起始模板,通过简单的硫化、刻蚀、聚合和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丰富表界面的Cu9S8/PPy/ZIF-67中空纳米立方体。该三维纳米复合物丰富的表界面不仅为硫化氢电催化反应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和光电催化活性。因此,将Cu9S8/PPy/ZIF-67作为多功能修饰电极材料,我们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用于硫化氢超准确检测的EC-PEC双模式传感器,这将为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提供一种简单快速且可靠的生物分析方法。4.以沸石咪唑类金属有机框架ZIF-8作为起始模板,通过简单的刻蚀、硫化、离子交换和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异质结3D ZnCdS/ZnIn2S4(ZnCdS/ZIS)中空多面体。所制备的三维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电催化和光电催化活性。当复合物分别与电活性Au@Cu2O和光活性SnO2/SnS2材料结合后,利用Cu+和Cu2+之间的电子转移和匹配的能级结构,修饰电极可以产生显著的EC和PEC响应。因此,将ZnCdS/ZIS作为多功能修饰电极材料,结合分子印迹技术(MIP),我们成功开发了一种用于牛血红蛋白(BHb)检测的EC-PEC双模式传感器。此方法为生物标志物临床分析、筛选和生物分析方面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5.以In基金属有机框架(MIL-68)为起始模板,我们合成了一种新颖的In2S3/CuInS2(In2S3/CIS)中空异质结材料,并将其作为多功能修饰电极材料,结合分子印迹技术,成功构建了用于牛血清蛋白(BSA)检测的EC-PEC多模式传感器。在EC传感模式中,In2S3/CIS-MIP不仅提供了更强的电化学信号,而且对H2O2还原呈现高的电催化活性。在PEC传感模式中,采用n型半导体ZnIn2S4纳米花修饰的电极作为光电层,然后将In2S3/CIS-MIP引入到传感器中。In2S3/CIS不仅由于竞争性地激发光能的吸收和电子供体的消耗,可以作为猝灭剂减弱ZnIn2S4的光电流;而且可以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能够加速H2O2对4-氯-1-萘酚(4-CN)的氧化过程,将4-CN转变为不溶物苯基氯己二烯(4-CD)并沉积在电极表面,阻碍界面电子传递过程从而影响系统光电流。该In2S3/CIS作为构筑EC-PEC多模式传感器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疾病精确诊断和临床生物医学分析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Ras及其下游的MAPK信号在肺癌中呈现高度活化状态,其活化的原因值得深入研究。DIAPH3(diaphanous related formin 3)在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呈现高表达趋势且促进肿瘤的多种恶性行为。但是,DIAPH3在肺癌进展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调控的下游信号转导事件仍不明确。本研究从DIAPH3在肺癌中表达水平的改变这一现象出发,利用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探索DIAPH3在肺癌进展中的功
微胶囊是由壳材料包覆液体、固体或气体的核而形成的微型容器,其结构对包载的活性物质起到了保护、分离以及释放的作用,在药物释放、食品、生物传感器、生物医学以及化妆品等领域可用作载体。但其脆弱的组成部分使其容易受到高温、化学和外力等恶劣环境的破坏。同时在制备过程用强酸溶解无机核或者使用交联剂或有毒试剂,使得最终产品产率低和力学性能差的同时还易残留有毒物质,影响包载物的装载率、稳定性、释放速率及体内应用效
研究背景:肾癌是又被称作为肾细胞癌,这种疾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根据相关数据信息显示,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在五年之后,生存下去的比例仅为60%,并且男性的发病率超出女性发病率,城市发病率超出农村发病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均有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年龄段为50岁到70岁之间。目前对于肾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盖棺定论,造成此类疾病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高血压、遗传、肥胖、吸烟以及抗高血压
当前一票制的公交IC卡收费系统无法获取乘客的上车站点和下车站点,为公交线路客流量分析造成了一定困难。本文通过充分研究IC卡数据以及GPS数据,构建了以IC卡数据为基础的乘客上下车站点匹配模型,挖掘数据中包含的公交运行特征以及乘客出行特征。模型同时考虑封闭式公交出行链以及非封闭式公交出行链,并采用二分算法以及多概率融合的方法在乘客乘车特征基础上推测乘客的上下车站点,可有效提升公交的高效化运行管理。以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目前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三叉神经节神经元或受损的三叉神经纤维电活动异常增高所导致。传统的控制症状药物疗效不佳,副作用明显,临床长期服用受限。而基于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发展起来的三叉神经减压术及姑息性破坏术,是目前临床缓解三叉神经痛症状主要外科治疗手段。但近
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最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很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胃癌在发达国家的发病趋势有一定的下降,但在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的增长仍逐年上升,且患者预后较差。早期胃癌发病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且肿瘤细胞发生转移,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深入研究胃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于提高胃癌患者的5年生
学位
膀胱癌主要是由膀胱黏膜上的尿路上皮细胞癌变引起,在国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当中,膀胱癌患者居首位。对于膀胱肿瘤的早期病变(比如原位癌、黏膜内癌等)的诊断异常困难,采用常规影像学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并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早期病变虽然诊断特性高,但敏感性较差。荧光膀胱镜借助荧光分子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巨大帮助。目前膀胱癌常用的治疗策略为手术、放疗、化疗
目的:肝癌在全球肿瘤相关死亡人数中位列第三,并且由于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基数大和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肝癌发病率仍然呈上升趋势。索拉非尼是手术无法切除的进展性肝癌一线治疗药物,但多数患者呈现索拉非尼原发耐药,初始有效者平均6个月后也会产生继发耐药,从而严重影响了索拉非尼在肝癌中的治疗效果。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A)和雌激素相关受体(ESRRA)是维持机体代谢稳态的关键核受体。两者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环状RNA(circ0000338)在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5-FU)耐药组织和耐药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敲低circ0000338对5-FU耐药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作用机制。进一步鉴定5-FU耐药细胞外泌体中circ0000338的表达,分析外泌体介导的circ0000338对体外敏感细胞及体内肿瘤5-FU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血清外泌体circ0000338在结直肠癌5-
目的: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大约50%的脓毒症患者可能有心脏功能障碍,如果脓毒症发生心肌抑制,死亡率甚至可升至70%。Sestrin2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应激反应蛋白,有证据表明sestrin2参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传导和缺血性应激对心脏的毒理作用,其还可以保护心肌免受辐射诱导的功能障碍。但sestrin2在脓毒症诱发的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