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以其小说特有的强大情感力量,及对人与世界关系中幻觉特征的暴露摘得了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而记忆,或可说有关战争的回忆,是石黑一雄用以表现此种情感和幻觉的巨幅幕布,贯穿其大部分作品的始终。本文主要以他的3部作品——《浮世画家》《长日留痕》《被掩埋的巨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战争记忆造成的困境。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石黑一雄记忆写作的三大特点,并着重概述其作品中与“记忆”紧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陈述本选题的创新之处。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界定“记忆”与“回忆”的概念,同时,阐明它们的建构性特征,并进一步分析石黑一雄作品中的个体和集体在对战争进行回忆时利用这种建构性所使用的策略。第二章在论述记忆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的基础上,从个体和集体角度对石黑一雄作品中的战争记忆对个体自我和集体合法性造成的危机进行解读。其中,个体的自我困境源自社会变革带来的新的评价标准对以往荣誉自我的玷污,令个体无法从对战争的回忆中获得具有连续性和相似性的自我认同;集体的合法性困境则是从身体、地点和仪式等方面分析刻写者和反刻写者对战争记忆刻写权力的争夺所导致的对现有政权合法性的质疑,以及由此而来的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取舍的两难。第三章仍然从个体和集体两个角度,针对第二章两大记忆主体陷入的战争记忆困境,通过对石黑一雄小说文本的分析,找出作者本人借创作在小说中提出的纾解建议。其中个体主要是建立起持续性思辨能力,以抵御令个人陷入困境的无思状态;集体则强调从以大部分人记忆为标准的共同记忆向视角不断融合的共享记忆转化,以最大化还原真相;最后阐述经由宽恕达成和解的必要性。第四章从作者本人的成长经历与创作理念出发,探究他书写战争记忆困境的缘起。其中成长经历主要关注的是石黑一雄在青年时代对理想主义的寻求,以及他对自己作为历史记忆传承者身份的认识。对他创作理念的讨论,则着眼于他对写作“国际化小说”的倡导,并希求借助寓言性的写作方式,启发人们对历史遗留的战争记忆问题的思考。结语简要提及石黑一雄以他独特的记忆写作对西方20世纪以来的记忆研究的丰富,并指出作者希望人们以记忆战争承负起应尽之责任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