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广告在社会生活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广告翻译活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以“对等”概念为基础形成的传统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语际间的转换,片面地强调译文与原文“忠实”的翻译策略以无法适应广告翻译的客观要求。本文批判了传统译论视“忠实”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翻译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因为,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会出于对某些因素的考虑而对原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意识地改变,以达到其目的,从而导致了创造性叛逆的出现。通过分析,本文指出,广告翻译不单纯是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语言运作,而是参照译入语文化的特殊适应性的转换过程。广告翻译不同于传统翻译之处在于它是以目标受众为中心的,是构成整个营销活动的“赢利性”商业行为。广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最佳选择取决于它对源语和目的语的精确理解,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等制约因素的把握。本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主要阐述了国內外对广告翻译研究的现状与成果,为本论文的研究找到一个依托和平台。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了功能派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核心概念和主旨。第四部分以大量例证为基础,分析了英汉广告语言的特色。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申之重,该章以功能派理论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广告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即译者有意识地背离原作的初衷,对原文地內容和形式进行增、删、重组、甚至于改写的现象进行探讨分析。以功能派理论为指导,并通过分析翻译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文章揭示出导致译者发生创造性叛逆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翻译的目的,译语文化、译文读者、译语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等,并阐明创造性翻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本论文通过对广告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研究,指出创造性叛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有其存在地积极的意义。但在承认“创造性叛逆”合法地位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创造性叛逆”是有限度,需要合理运用。文章从语言之外的宏观视角研究广告翻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让人们进一步认识翻译活动的本质、译者的能动作用,客观的评价广告翻译活动和译者的翻译行为,这些对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重大意义。第六部分重申了本文的论点和主旨,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