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十六世纪起,我们的历史见证了科技及文艺的退落。我们国家曾经被称为文明国度。我们在天文学(《甘石星经》)、数学(《九章算术》)、建筑(颐和园)、纺织技术(黄道婆)等方面的进步以及由儒教、道教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所取得的成就能证明这一点。但是在近现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文明由于发展及探求的停滞而衰落了。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代表辉煌的河让我们来享受,而我们不幸地而又是有意地沉浸于往夕的灿烂直至溺死于其中。由于我们曾经,现在且将来仍可能是在忙着享用我们先辈放在我们眼前的果实,我们的文明进程及我们的思想的车轮停下了。我们正在沦为哈罗德·布鲁姆所谓的“弱者诗人”。我们坚信我们的智慧和能力能使我们在各个领域胜出,但需要我们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先人与我们的关系。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理论”帮助我们认识到怎样接受先辈的成果、怎样摆脱他们彻底的影响和怎样从河里脱身上岸。只有如此,作为后人的我们才能唤回尘封于往日辉煌中的想象力。在这个理论中,哈罗德·布鲁姆阐述了影响就是焦虑这一事实。焦虑实际上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压抑”。后人在这种压抑的驱使下,要么重新振作起来,要么就只有死亡一途。哈罗德·布鲁姆提供给我们六个“修正比”以使作为后人的我们从“影响河”中逃出并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文艺复兴”。 本篇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这一部分说明了解构主义的来源并对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理论”和六个“修正比”进行了简单介绍。这一部分还包括对哈罗德·布鲁姆的生平、作品的介绍以及对他和他的解构主义前辈雅克·德里达的关系的评述。这一部分的最后阐释了哈罗德·布鲁姆的对偶批评,一种解构式的批评。第二部分:影响的焦虑和六个修正比。这一部分详细阐明了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理论和六个“修正比”。首先讨论了“焦虑”和“影响”这两个概念的定义。然后通过对“遮护天使”这个象征的阐释来解释影响的焦虑的实在意义。这六个“修正比”分明是:克里纳门,即诗的误读;苔瑟拉,即续完与对偶;克诺西斯,即重复及不连续性;魔鬼化,即逆崇高;<WP=4>阿斯克西斯,即净化和唯我主义;阿波弗里达斯,即死者的回归。通过这六个修正比,哈罗德·布鲁姆对后人如何来抵抗先辈的影响提出了建议。第三部分:结论。这部分评价了哈罗德·布鲁姆对解构主义的发展以及对文学批评所做的贡献。布鲁姆拓宽了解构主义的范畴并将其应用到文本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布鲁姆的理论克服了解构主义的虚无主义倾向。对于文学批评,布鲁姆通过对诗的影响--即诗人之间的关系--的阐述提供一种新的诗歌理论。这一理论有两个纠正性的目的,它们分别是:指出“我们普遍接受的一个诗人促使另一个诗人成长的理论的非完美性”;以及“旨在提出一种诗学,从而培育出更加切实可行的一代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