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雅舍小品》中幽默的翻译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anceX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实秋作为跨东西文化的一位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一生著述颇丰,成就斐然。基于更好的翻译和传播中国优秀散文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目的,本文以陈达遵和时昭瀛两位译者对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英译为基础来探讨《雅舍小品》中幽默的翻译问题。首先,本文将国内外对梁实秋的幽默及其幽默翻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其次,本文根据制造幽默的技巧将《雅舍小品》中的幽默分为语言类幽默、文化类幽默和含有文化因素的语言幽默,并结合实例分析译者在翻译时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替代、注释、意译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幽默,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即便是针对同一类型的幽默,也会产生不同的翻译方法。具有完全相通的语言背景和文化元素的,直译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没有直接匹配,他们找到一些类似的表达来替代原来的意义,实现相对传输;此外,一些特殊的与文化相关的幽默采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尽可能的保留语言特征;至于不可译或是影响读者理解的,只能尽可能传达原意,为读者清扫阅读障碍。当然,这些翻译方法之间也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结合运用。再次,本文从文化和接受美学的视角对《雅舍小品》中幽默的翻译问题进行了解读。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幽默本身承载着浓厚的文化信息,文化差异使幽默的翻译成为一个难题。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译者从历史、文化和语言差异等角度出发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来解释幽默元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在幽默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扮演了源语言读者和译作读者的双重身份。作为源语言读者,译者在对源语言的前理解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来使自己的期待视野贴近原文文本;作为译作的读者,他们考虑到读者的认知心理、语言审美和本土文化,并采取了针对性的翻译方法实现了读者期待与原文文本的最大融合。最后,梁实秋《雅舍小品》中幽默的翻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幽默及其翻译研究的内涵,为中国优秀作品的跨文化传播做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实践报告中译者以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截取其中讲述英国崛起的两集为语料,进行一次翻译实践活动。该片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跨国拍摄制作的,以九个世界性超级大国的
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国人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笔者从中国当代室内设计
①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简称热毒宁)辅助治疗婴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简称肺炎)的疗效。(参方法145例住院治疗的婴儿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