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较快,但区域内产业仍处于低产能、高能耗、高排放的阶段,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因此,必须改变发展模式,改善区域内生态效率。而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但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契机,同时也是京津冀区域打破以往行政壁垒,共同发展和规划区域生态效率的新机遇。首先,本文系统阐述了区域生态效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区域生态效率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学者对生态效率这一概念的不同看法及研究中所采用的不同方法,全面系统地对生态效率的研究现状作出评述。其次,运用DEA模型,根据物质流分析方法的原则构建了区域生态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针对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的生态效率展开评价,并对区域生态效率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第三,根据空间效应理论,结合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值计算全局莫兰指数,研究区域内城市空间相关性。之后,对区域生态效率进行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进一步验证空间相关性的存在。第四,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在验证了区域生态效率具有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结合相应指标对影响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政策措施制定的方向。最后,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对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在顶层设计层面提出区域生态效率的改进建议以及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人力资源、制定环境政策以提升科技实力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