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以西安市某地下水厂优化运行项目为依托,通过对水厂石英砂滤池与活性炭滤池实际运行情况调查和分析,评价水厂的运行现状并提出优化方案。本研究在中试滤柱系统中评价了石英砂滤料和活性炭滤料去除污染物效能,并对砂滤料进行活性滤料的性能优化,对炭滤料分析了转变为生物活性炭的可能性。同时探究了催化氧化除氨氮/锰技术在生产滤池原位改造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为该水厂的石英砂滤池以及活性炭滤池建立高效稳定的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4007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8521);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No.19JS03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西安市某地下水厂优化运行项目为依托,通过对水厂石英砂滤池与活性炭滤池实际运行情况调查和分析,评价水厂的运行现状并提出优化方案。本研究在中试滤柱系统中评价了石英砂滤料和活性炭滤料去除污染物效能,并对砂滤料进行活性滤料的性能优化,对炭滤料分析了转变为生物活性炭的可能性。同时探究了催化氧化除氨氮/锰技术在生产滤池原位改造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为该水厂的石英砂滤池以及活性炭滤池建立高效稳定的运行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水厂滤料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催化活性很低,基本不具备去除氨氮、锰的能力;在中试滤柱系统中,经过3天挂膜,低浓度铁锰和氨氮能够完全去除。(2)三种预氧化方式(曝气充氧、加氯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均可一定程度上抵抗铁、锰超标的风险,但是对氨氮无明显去除效果;其中高锰酸钾预氧化效果最好。反冲洗周期与反冲洗强度对于砂滤料去除铁、锰和氨氮没有明显影响。(3)水厂石英砂滤池进行活性氧化膜的原位制备时,在适当的反冲洗条件下,挂膜7天左右,可完成活性氧化膜的快速制备,制备成功后,进水氨氮浓度在0.3mg/L时,去除率由28%提高到90%;进水锰浓度为0.3mg/L时,去除率由50%提高到80%。挂膜后水厂石英砂滤料的表面形貌呈颗粒堆叠状,进一步分析滤料表征发现,改造后滤料形貌和结构均发生了改变。XRD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滤料上产生了新峰,证明了活性滤料的形成。(4)水厂活性炭滤池去除铁、锰、氨氮效果较好,但对于有机物去除较差。滤池内活性炭滤料较原始活性炭滤料去除污染物锰、铁、氨氮、磷的吸附容量均减少,原始活性炭滤料的平衡吸附量约为活性炭滤料的3-4倍。但经过灭活实验发现,现阶段炭滤池去除污染物主要依靠生物作用,所以炭滤池滤料暂不需要更换。(5)滤速6m/h的运行条件下,活性炭滤料去除铁锰氨氮效果要略优于滤速8、10m/h运行条件下,反冲洗周期与反冲洗强度对于炭滤池滤料去除铁、锰和氨氮影响不大。(6)营养盐、光照、水力停留时间对于炭滤池内藻类的数量均有影响,在炭滤池上方增加遮光措施有利于抑制藻类的繁殖。增加遮光措施后,炭滤池内藻类数量由130万个/L减少至25万个/L,并且增加遮光措施对于炭滤池去除污染物并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茯砖茶是一种极具特色的黑茶系列产品,其价值主要依赖于发酵工艺中产生一种有益的菌体—“金花菌”。烘房是茯砖茶发酵的主要生产场所,为茶砖内部“金花菌”生长提供适宜的温湿度环境。然而,当前茯砖茶烘房投入使用后存在室内温湿度分布不均的问题,同一批产品不能达到同步发酵,影响了产品的合格率和经济价值。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单块茶砖发酵过程中的热湿传递特性,并针对实际烘房气流组织提出了优化方案,主要的研究
伴随我国人均生活条件持续增高,经济型旅游度假产品呈现出各类不同业态。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已经逐步作为旅游度假区产品的基础进行迭代发展。将本源生态和旅游度假相结合,生成的生态旅游度假需求与景观设计二次交互则变得愈发重要。近年来,依据我国地形多山地的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将目光逐渐从城市类旅游产品、滨海类旅游产品聚焦至山地类产品,山地类型旅游度假产品的快速发展,对风景园林的专业细分
当前城市高密度的居住模式,改变了传统熟人社会的交往行为模式;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居民的社会交往呈现虚拟化趋势;新生群体在快节奏生活方式影响下,参与社会人际交往的主动性日渐减弱。人际交往淡漠的社会现象影响下,社区公园作为社区生活圈核心的公共空间,对于居民的邻里相处、社会交往、生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公共资源高效、公平共享,构建和谐、安全社区的关键举措。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Ps)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农业。然而,施用的大部分OPPs会残留在植物表面或者土壤表层,这些农药可能会随着地丨表丨径流或下丨渗作用迁丨移至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天然丨水体污染。尽管天然丨水体中OPPs的浓度较低(μg/L~ng/L级别),但常规饮用水处理丨工艺无法将其有效去除,因此可能会对饮用水安全造成一定风险。近年来,各种基于紫外
认知能力决定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接收与加工能力,直接影响人们日常工作和学习效率。由于控制认知能力的大脑皮层对人体周围氧环境极其敏感,在高海拔地区低氧环境中,外来进藏人群的认知能力受到极大影响。而目前,高原室内氧环境设计标准主要建立在满足生理安全的基础上,较少考虑室内人员的认知能力,而关于进藏人群认知能力对室内氧环境的需求更是鲜见研究。此外,虽然高原环境中旅居者认知能力下降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有利
基于保障南海岛礁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和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重大战略需求,南海岛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由于南海地区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雾、高辐射等特殊自然环境特点,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这种严苛环境下,容易出现氯离子侵蚀和混凝土碳化等耐久性问题,继而导致结构劣化腐蚀。课题组前期研制的高耐久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优秀的抗氯盐腐蚀及抗碳化性能,而玻璃纤维增强筋(GFRP筋)是一种较好的耐蚀筋材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高强度混凝土具有超高强度和韧性,良好的持久度和较长时间周期内稳定性等诸多优势,在实际土木工程内存在非常广阔的使用前景。而因为其是一种非均质多相复合材料,天然存在的初始缺陷具有随机性,使其力学性能在有关的使用过程中将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非线性,同时其所具有的初始缺陷影响而导致的混凝土损伤演化使其损坏将出现非常显著的不确定性。而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
由于苏州地区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当地营建了大量的传统园林,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经典代表,其园林营造有着独特的地域特点,挖掘苏州传统园林空间形态的营造手法,对于传统园林的研究及生态智慧的挖掘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苏州传统园林为研究对象,从气候适应性特征为切入点,通过现场实本研究以苏州传统园林为研究对象,从气候适应性特征为切入点,通过现场实测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各类型苏州传统园林空间冬夏季热环境
沙河古桥遗址是秦汉时期的大型木质梁桥遗址。曾是西出长安城通往“沙漠丝绸之路”及“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对秦汉都城历史景观的演进影响重大。在大力推进丝绸之路沿线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当下,作为丝绸之路起点重要的交通设施遗存,亟待对其遗产价值与文化内涵进行正确认知,开展系统、有效的遗产保护与展示工作。桥梁遗址作为一个伟大工程实践的遗存,是人类对河流进行利用性改造的见证,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桥作为一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持续实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途经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西北五省区在公路、铁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可遇难求。同时,西北五省黄土面积分布广泛且黄土地区污染致灾问题频发,但由于前期在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期间对污染黄土的工程力学特性认识不足,导致区域的建(构)筑物基础失稳、破坏致灾事故层见跌出,同时诱发区域经济发展滞缓、环境保护失利及建(构)筑物失稳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