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粒体自噬途径探索壮通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line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壮通饮对脑缺血损伤模型小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该作用与线粒体自噬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使用6~7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进行线栓法MCAO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壮通饮给药组(Z)、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A)、壮通饮联合阿司匹林给药组(Z+A),每组再按照1/3/7天3个时间点分为3组,另再取一组不手术的空白组(Normal)。每天按照分组给药治疗至相应时间点。以体重变化情况判断梗死后整体恢复情况,以行为学评分判断梗死后运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到达时间点后使用TTC染色检测各时点脑梗死比例,使用HE染色检测各时点病理改变情况,使用TUNEL染色检测各时点神经细胞凋亡比例,使用透射电镜检测各时点神经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判断线粒体自噬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时点小鼠脑组织内P62、Caspase3、BNIP3、TIMM23、TOMM20、LC3、Cyt C、β-actin的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结果:1、梗死再灌注后,Z、A、Z+A组体重上升趋势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除空白组外,Z+A组体重最高。2、行为学评分上,Z、A、Z+A组的行为学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Z+A组的评分下降最快。3、TTC脑梗死比例上,M组3d>1d>7d,Z、A、Z+A组脑梗死比例低于模型组且随时点持续下降,每时点均为Z+A组的梗死比例最低(P<0.05)。4、HE病理结果上,Z、A、Z+A组病理改变较M组轻,其中又以Z+A组最轻,这三组病理改变随时间节点逐渐减轻。模型组病理改变先加重,再减轻。5、细胞凋亡情况上,Z、A、Z+A组凋亡比例较其余组明显下降(P<0.05),其中Z+A组细胞凋亡比例最少。模型组凋亡比例至3天时上升,7天时下降至低于1天时水平。6、电镜结果上,造模后各组间均出现了线粒体结构的损伤以及线粒体自噬征象的出现,在线粒体结构损伤上,Z、A、Z+A组损伤程度低于模型组。在线粒体自噬结构的观测上,模型组在3个时点均能观测到较多自噬结果,给药干预的3组在1天时点时观测到的自噬现象多于模型组,在3、7天是可观测到的自噬现象少于模型组。7、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显示,给药干预的Z、A、Z+A组均能调控P62、Caspase3、BNIP3、TIMM23、TOMM20、LC3、Cyt C的蛋白及m RNA表达情况,且Z+A组的调控效果最佳。结论:1、壮通饮能够缓解模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体重下降及运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存活率,壮通饮联合阿司匹林使用效果更佳。2、壮通饮能够减少脑梗死缺血再灌注后模型小鼠的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病理改变,减小梗死面积,壮通饮联合阿司匹林使用效果更佳。3、缺血再灌注造模后,缺血缺氧的神经细胞处于持续且渐进的线粒体自噬激活状态,但持续至第3天之后受损的线粒体才得到较充分清除。4、壮通饮能够在第1天时即大幅度激活线粒体自噬,使受损的线粒体得到充分清除,维持线粒体稳态,从而挽救缺血缺氧的神经细胞,壮通饮联合阿司匹林使用效果更佳。
其他文献
化疗期恶心、呕吐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对治疗的恐惧,控制好化疗期的呕吐问题,不仅对癌症患者的疗效有帮助,更能减少患者治疗所承受的痛苦。那么如何可以缓解化疗后的恶心呕吐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治疗中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受损线粒体会被自噬系统降解(线粒体自噬)。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作为线粒体自噬中最主要的途径,PINK1/Parkin介导线粒体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目的 分析线粒体自噬和NLRP3介导的炎症反应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Sham+雷帕霉素(RAPA)组、再灌注后6 h组(I/R 6 h)、I/R 6 h+RAPA组、再灌注后24 h(I/R 24 h)和I/R 24 h+RAPA组。建立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以刺激大鼠的缺血/再灌注(I/R)损伤。分析缺血核心皮质区域不同类型神经细胞中ca
<正>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不少突出的短板梗阻与累积的矛盾风险集中显现,亟需探索一批管用好用、精准落地的小切口政策。数字经济正在引领数字时代的经济增长周期数字经济开拓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空间。随着数字技术与产业变革的持续深化,全球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期刊
PTEN诱导推定激酶1(PINK1)/人帕金森蛋白2(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过程作为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键机制之一,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凋亡、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病理机制密切相关,极大地影响着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将对PINK1、Parkin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该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展开综述,并分析其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新靶点的优势。
脑缺血后再灌注可引发多种分子级联反应,加重神经元损伤,导致受损线粒体堆积,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诱导线粒体自噬,通过消除受损或去极化线粒体来维持细胞稳态,在CIRI的病理过程中至关重要。在CIRI中,多种信号通路和线粒体自噬受体蛋白通过介导线粒体自噬发挥重要作用,包括MAPK/ERK/CREB通路、PI3K/Akt/mTOR通路、PINK1/Parkin/p62通路,以
[目的]制备33%苯唑草酮·特丁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方法]采用湿法砂磨制备工艺,对其配方中的油相载体、稳定剂、降黏剂、乳化剂、分散剂及增稠剂进行了筛选。[结果]最佳配方为苯唑草酮3%,特丁津30%,SP-OF346812%,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2.5%,Ethylan NS-500LQ 2.5%,分散剂100#2%,植物油环氧化合物8%,碱性类化合物0.5%,异辛醇2%,有机膨润土SK-04 0.5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护理对肺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及满意度的效果,探讨中医护理在肺癌患者化疗中的疗效与总体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甘肃省肿瘤医院呼吸肿瘤内科肺癌化疗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中医护理组)58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症状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要求,给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提出新的目标和导向。2019年,统编高中教材投入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和学术讨论成果的出现,使得新版教科书出现了许多变化、发展之处,其中历史地图的改变尤为明显。教科书历史地图是一种独特的课程材料和资源,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建历史情境、总结升华情感的“教材”;是学生培养时空素养、锻炼读图、用图能力的“学材”;是师生双方良好互动、创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