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自动载物台的棉麻纤维纵向自动识别系统的测试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ia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麻制品中的麻纤维含量多少对织物的风格及产品价格影响较大,生产和销售中需要对棉/麻纤维含量进行测试。目前棉/麻混纺产品的纤维成分及含量检验基本采用以人工识别为基础的显微投影仪法进行检测。这种方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精度低、数据稳定性也较差。在要求效率与简便、准确性高的市场需求下,寻找一种自动、快速、客观、准确的检验方法替代传统的方法不仅是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和生产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该领域世界范围的技术难点。目前,国内有相关的研究,但其自动化程度及识别结果都不理想。本文利用本课题组独立开发的基于三维自动载物台的棉麻纤维纵向自动识别系统(简称三维自动识别系统),选取不同国别的棉纤维19种和国产的苎麻纤维3种,依据棉、苎麻纤维的纵向特征指标进行了大量试验,测试了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分析影响三维自动识别系统识别棉和苎麻纤维的准确率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通过对比试验证明改进措施对于提高系统识别准确率是有效的。同时,对试验中的制样方法以及样本容量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大量实验和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1.基于三维自动载物台的棉麻纤维纵向自动识别系统对于不同产地的棉和苎麻纤维的自动识别是有效的,识别准确率平均大于93%。2.该系统对于棉和苎麻纤维同一张样片,在不同操作者不同时间进行测试,试验结果一致。3.通过试验发现了系统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反馈、修改,系统性能得到改善.但仍然有以下问题影响系统识别准确率:对于交叉纤维采集位置不当,第一幅图像采集前聚焦范围不够;制样过程中的一些因素,如不成熟纤维的存在,制样中产生的纤维交叉并列现象,制样时对纤维的破损等等。4.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如改变交叉纤维图像采集位置,加大第一幅图像采集前的聚焦范围;挑选质量比较好的载玻片,减少制样过程中对纤维的损坏等。通过对比试验证明所采用的改进方法对于提高纤维种类识别准确率是有效的。5.对制样中的棉和苎麻纤维段的切取方法以及切取长度进行初步研究,证明采用课题组研制的切断仪器进行定长切段,对于保留纤维纵向特征的完整性是有效的,且预测较合理的试验长度为1.5mm。6.通过试验初步分析三维自动识别系统测试纤维种类的最小样本容量应不小于200根。
其他文献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人力资源整合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人力资源整合的三个过程:整合前期、整合中期和整合后期。每个阶段有相应的的人力资源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及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涉及到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涂料也朝着环境友好、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其中,UV固化涂料由于其固化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一步步提高,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当前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每年数以万计的城市
建立了N2O4真空射流的物理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温度越高,闪蒸越剧烈,羽流角越大,排放时间较短,出口温度越高;管径越大,闪蒸区出口截面上闪蒸的推进剂越多,温降
'一带一路'地震减灾协调人会议于2019年6月1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聚焦各国地震减灾工作现状及需求,讨论'一带一路'地震减灾合作机制、重点及阶段性目标。应急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消费品市场和工业现场中,而对于如家电、工业缝纫机等对成本要求较高的产品,迫切需要开发高性价比、专用控制的伺服系统。本文着重研究了交流永磁
织物增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国内外属于比较新的研究课题。机织物具有显著的优点——自重轻、不易腐蚀且具有良好的结构可设计性,用于混凝土的增强,可以
现代社会是一个奢侈品盛行的社会,也是一个追求舒适环保的社会,顺应这一时代的潮流,手缝西服悄然流行。本文通过对于这一时尚商品的纸样以及工艺方面的探讨阐述了笔者对于手
针对大规模传感器网络(Large-scale sensor networks)的目标跟踪问题,本文在贝叶斯(Bayes)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传感器选择的多传感器目标跟踪算法.算法的具体思路为:
大豆纤维/锦纶混纺交织物是重要的大豆纤维混纺交织物之一,在实际染色加工中,存在染色工艺流程长、大豆纤维和锦纶同色差、染色牢度欠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大豆纤维/锦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