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针刀“C”形松解术式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AVA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改良针刀“C"形松解术式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肩周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顺序法分为改良组、C形组和电针组,各3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针刀“C”形松解术式:取点:“C”形分布点,三角肌止点(臂臑),肩峰下滑囊(肩髎),冈下肌起点(天宗),肩胛内上角(天髎),治疗粘连期肩周炎。C形组采用“C”形针刀松解术:取点:从前到后,“C”形线上分布的肱二头肌短头起点—喙突点、肩胛下肌止点—小结节点、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的骨纤维管道部—肱骨结节间沟点、小圆肌止点—肱骨大结节后面,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每周1次,1周为1疗程。电针组每天1次,7天为1疗程。三组治疗结束后均配合相同的手法及肩关节功能锻炼。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记录患者的VAS评分、调整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并对三组治疗后总体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后3个月随访进行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评价。三组病例治疗前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部位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改良组治愈25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C形组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电针组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三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2、治疗后,在VAS评分、调整的Con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中,三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表明三种治疗方法均有显著疗效;治疗后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针刀“C”形松解术式能够更有效地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3、治疗后3个月,在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恢复评价中,三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肢后伸后旋恢复评价中,三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表明改良针刀“C”形松解术式能更有效地恢复肩关节活动度。结论:改良针刀“C”形松解术式治疗粘连期肩周炎能够更有效地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浅针配合耳穴贴敷和口服艾司唑仑片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为肝郁化火型失眠探求更佳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诊断、纳入、排除标准,选入符合肝郁化火型失眠的
目的:对确诊的CH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可能影响患者证型的相关因素,患者在适当时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以探讨、评价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