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互动·创新——我国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ems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以创新为内在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重点,此能力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来保证,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因此作为始终贯穿于教育过程的高校师生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先采用历史研究法审视了国内外师生关系,然后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并分析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最后以理论研究寻求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建构了平等、互动、创新的新型师生关系。 本文在审视国内外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传统师生关系,它既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精华,又有狭隘的师道尊严的糟粕。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在教育、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不和谐,产生此现象既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等教育自身矛盾的原因,又有教师、学生个体的原因。 在对传统师生关系扬弃的基础上,以现代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建构了高校新型师生关系。它是以师生平等为前提,通过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交往互动,以达到知识创新、人才创新为目的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核心平等、互动、创新都有时代含义,其中平等指师生法律、人格、学术权利的平等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互动是师生之间通过对话、达到理解从而进行有效地交往;创新指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它有体现主体间的“我——你”交往关系、活动与交往的统一、对称与不对称的统一和创新的教育目的的特点。它有助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育目的。建构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对策,其主要体现在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社会需要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的氛围;学校需要以评价制度、学分制度、职业培训制度、青年导师制度、贫困生帮扶制度、师生创造力开发制度等制度以及完善的师德规范为依托,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改革课程设置,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教师需要通过拓宽知识、养成高尚师德、提高教学艺术和重构师生交往提高个人素质;学生需要培养正确的师生观及学习观。
其他文献
纵观所有的跳远比赛,运动员因为助跑犯规而被判成绩无效的情况时有发生,归根到底就是踏板准确性差。即使有实力的运动员也会因为各种因素造成踏板不准确,即使成绩有效但也是
商河鼓子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杂耍为一体的民间舞蹈,也是中国民族民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俗称“跑十五”、“闹玩艺儿”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舞姿刚劲有力,场面宏大,气
本文主要运用教学实验的方法,将上海师范大学欧商学院、美术学院、法商学院、数理学院总计87位女生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两组。对照班41位学生按教学大纲进行体育教学,实验班4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