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Paget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附临床156例报告)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e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阴囊Paget病的病因及临床上误诊的原因,分别分析该疾病早期皮损改变、病理浸润深度和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华山医院泌尿外科1983-2003年间收治的156例阴囊Paget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研究了该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同时我们就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结果:156例患者中,年龄为49岁到88岁,平均68.7岁.因误诊延误治疗时间为1个月到15年,平均2年9个月.初发症状多表现为:红色丘疹、斑片,瘙痒,鳞屑,肿块,周围皮肤色素沉着脱失等.手术方式除2例采用激光治疗外均采用手术病灶切除术,术后皮肤结构重建,效果满意.出院后其中87例获得随访,随访期从1年到13年,平均3年1个月.术后局部复发28例,与该病相关的死亡11例.通过相关性研究发现:早期皮损中有鳞屑表现者复发率相比其他症状高,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标本石蜡切片发现切缘有肿瘤细胞浸润者复发率比切缘阴性患者的复发率高,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病理显微镜检查将浸润皮下的深度分为3组,研究发现浸润深度与局部复发有统计学意义,而和远处转移无关.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治疗方式还是手术切除病灶为主,新的免疫治疗方法随访期较短,但效果显著.结论:阴囊、会阴等部位皮肤出现可疑的湿疹样病变应尽早行皮肤活检确诊以免误诊漏诊,早期皮损症状伴有鳞屑应提高警惕.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彻底的病灶切除术同时对局部皮肤结构进行重建,愈合良好,预后满意.肿瘤皮下浸润深度和复发关系密切,对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世界大格局之下,古埃及藝术和历史显得神秘而宏伟。该书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英文地道纯正,适合作为文本,同时作者是从更广泛的背景和历史大格局下翻译此文本,此文本中富含大量的定语成分包括介词短语,分词,定语从句等,在翻译的过程中以目的论做为翻译前提,采用拆译,合译,转换词性,增译省译等翻译方法。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可以为更好的了解古埃及的艺术发展打下基础,解决中文书参差不齐的借鉴方法之一,为中
摘 要:翻译是一项跨文化活动,它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但又不单单如此。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这就意味着翻译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达,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要充当良好的文化“传播者”。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从价值观、思维方式、地域文化三个方面论述中英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第二部分主要是讨论译者在这种文化差异的翻译环境中传统角色的改变。  关键词:翻译;中英文化;译者角色  作者简介:于
摘 要:呼伦贝尔八旗是一个具有军事性质的组织。清朝为了维护北部边疆的稳定在呼伦贝尔地区建立军事驻防,将达斡尔,鄂伦春,索伦(鄂温克),蒙古等族迁移到此地编旗设佐,是清朝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组织。呼伦贝尔八旗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多个方面。  关键词:呼伦贝尔八旗;民族融合;文化发展  作者简介:苑小雪(1993.10-),女,汉族,黑龙江省讷河县人,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专门史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枢椎椎弓根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结论: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对结构复杂的C椎弓根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可用于C椎弓
摘 要:专利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大量引进国外最新专利成果,专利信息服务的汉译需求量也在急剧增长。本文在句法层面上重点探讨专利文献中定语从句的翻译难点,提出通过前置法、后置法、分译法来化解翻译困难,有效实现专利文献的信息功能。  关键词:专利文献;定语从句;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张萌萌(1994.7-),女,满族,辽宁凤城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
本文章主要是研究探讨情感化设计在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中的设计体现.以机器人设计展开讨论,分析情感化设计对于目前机器人市场的影响.以及在未来情感化设计对于机器人市场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