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金属金银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这些特性使其在表面等离子体光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细胞成像、光热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贵金属金银纳米粒子在近红外激光辐照后形貌易于发生变化(从非球形变为准球形颗粒),进而使其近红外吸收性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为实现贵金属金银纳米粒子在光热治疗等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人们需要用SiO2、含碳化合物、聚乙二醇等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及包裹,以提高其光热稳定性。在众多包覆层中,聚多巴胺不仅具有十分独特的粘合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稳定性,而且可以有效增强贵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性能。显然,通过贵金属-聚多巴胺间协同作用有机集合两种材料的优点构筑贵金属@聚多巴胺核壳纳米粒子光热转换剂在近来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开展了贵金属@聚多巴胺核壳纳米粒子光热转换剂的可控制备技术及其在近红外的光热效应等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金双棱锥@聚多巴胺核壳纳米粒子可控制备及其近红外光热效应研究在乙醇体系中快速高效合成了金双棱锥@聚多巴胺核壳纳米粒子,而且合成的金双棱锥@聚多巴胺核壳纳米粒子不仅具有较高的分散性,而且尺寸也较为均匀;系统的研究了反应进程、温度、溶剂配比、体系环境和原料加入量等实验参数对金双棱锥@聚多巴胺核壳纳米粒子的形貌结构和尺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反应进程、调节温度、改变溶剂配比和控制原料的加入量都可以实现对产物尺寸和壳层厚度的精准调控。以发射波长为808 nm的激光为光源,对产物样品进行了光热转换性能测试,由结果可知,所制备的样品的光转换率达60%以上,具有优异的光热效应。而且利用此条合成路线还可控合成了金@聚多巴胺纳米球以及聚多巴胺纳米球,并且所合成出的聚多巴胺纳米球也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总之,所设计的合成路线不仅简单、光热效果可观,而且还具有普适性;2.金@银@聚多巴胺核壳纳米粒子制备技术及近红外光热效应研究通过种子生长法成功合成了金@银@聚多巴胺核壳纳米粒子,实现对贵金属银的包覆与保护。而且所获得金@银@聚多巴胺核壳纳米粒子形貌规则,分散性高;研究了动力学参数--温度和时间、体系环境和多巴胺浓度等对产物尺寸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温度和体系环境可实现对反应进程的调控;通过控制原料的加入量可实现对金@银@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壳层厚度的有效调节,从而可控合成特定吸收波长的产物。继续以发射光波长为808 nm的激光为光源,对样品进行了光热转换测定,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金@银@聚多巴胺核壳纳米粒子不仅展现出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还具有极好的光热稳定性,在生物医学的热疗技术研究中具有可利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