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颈7神经根—干—股部的长度及周径进行解剖学研究,为健侧颈7神经椎体前移位术直接修复撕脱臂丛神经根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2.对颈7神经股—束结合部进行显微解剖,了解颈7神经可安全切取的长度,并探讨其在临床的初步应用;
3.了解椎体前通道的长度,探索用影像学方法预测椎体前通道长度的可行性;
4.对颈7神经前、后股末端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颈7神经前、后股神经纤维束的分布、走行特点,并探索臂丛内部结构三维重建的方法;
5,探讨健侧颈7神经椎体前移位直接修复撕脱神经根的可行性,测定术中健侧颈7神经可切取的最大长度;
6.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在诊断产瘫和成人臂丛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观察产瘫和成人臂丛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
材料和方法:
1.对15例30侧成人颈胸段标本进行解剖,充分显露臂丛后用游标卡尺测量,测量内容包括:颈7神经根-干的长度;颈7神经根-干-股(前、后股)的长度;颈7神经根部、干股结合部和前、后股的横径和纵径。用显微器械切开颈7神经股-束结合部的神经外膜,显微解剖直至其内的神经束融合不能分离为止,再次测量颈7神经的根-干前股及根-干-后股的长度。
2.将30例病人的臂丛MRI原始数据导入AccuLite软件中进行定位,选择颈6椎体下缘、颈7椎体上缘及颈7椎体中间横断面,之后将病人MRI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用其自带的测量工具测量。测量方法:自颈7神经出椎间孔处颈椎体前通道至对侧前、中斜角肌内侧交界处,即椎体前通道长度。所得结果与颈7神经根-干-股的长度进行对比,统计分析。
3.新鲜尸体臂丛标本1例,确定颈7神经,切取股束结合部由神经外膜包绕的前、后股各一段,OCT包埋后连续组织冰冻切片、AChE组织化学染色,采集图像后对神经切片进行神经功能束的鉴别和计数,并用Amira进行三维重建。
4.对20例行健侧颈7神经椎体前移位直接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患者回顾分析,统计术中健侧颈7神经可切取的长度;
5.用高分辨率磁共振对我院产瘫患儿10例行回波平面序列臂丛成像,对33例成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行3DDW-SSFP序列臂丛成像,观察成像特点,并将结果与术中结果对比。
结果:
1.颈7神经和椎体前通道测量结果
(1)颈7神经长度的测量结果:颈7神经根-干的长度:左45.96±10.80mm,右45.78±10.43mm。显微解剖分离前,颈7神经根-干-前股的长度:左60.87±13.28mm,右61.42±14.06mm;颈7神经根-干-后股的长度:左54.64±11.73mm,右54.57±11.32mm;显微解剖分离后,颈7神经根-干-前股的的长度:左74.88±13.12mm,右74.46±13.06mm;颈7神经根-干-后股的的长度:69.78±11.55mm,右67.67±12.48mm;前股延长的长度:左14.08±2.89mm,右13.04±4.14mm;后股延长的长度:左15.14±1.26mm,右13.05±7.71mm。经统计分析,左右两侧的神经长度无显著性差异,分离前后的长度差异具有显著性。
(2)颈7神经横径和纵径的测量结果:颈7神经根部的横径:左5.75±1.50mm,右5.74±0.13mm;纵径:左5.18±0.14mm,右5.20±0.19mm。颈7神经干股结合部的横径:左5.77±0.18mm,右5.74±0.11mm;纵径:左5.20±0.19mm,右5.22±0.15mm;前股的横径:左3.07±0.36mm,右3.09±0.46mm;纵径:左2.99±0.33mm,右3.08±0.26mm。后股的横径:左3.29±0.39mm,右3.36±0.36mm;纵径:左3.29±0.36mm,右3.39±0.26mm。经统计学分析,颈7神经不同部位的横径和纵径无显著性差异,根部和干股结合处的横径、纵径无显著性差异,后股的横径和纵径均与前股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3)椎体前通道测量结果:颈6椎体下缘:60.55±1.71mm,颈6椎体上缘61.45±2.43mm,颈7椎体中间62.01±1.74mm。经统计学分析,三者长度差异无显著性。
2.颈7神经前、后股末端的功能束计数:颈7神经前股末端功能束总数为7.85±1.04束,其中运动束2.85±0.36束,感觉束5.13±1.01束。颈7神经后股末端功能束总数为9.79±1.53束,其中运动束6.00±0.69束,感觉束3.78±0.94束。经统计分析,前后股神经功能束总数差异具有显著性,各股的运动与感觉功能束差异具有显著性。
3.应用Amira3.1神经连续组织切片可实现内部功能束的三维重建,可直观的观察到神经内部不同性质功能束交叉融合的变化。
4.手术中延长的颈7神经的长度:前股15.30±3.76mm,后股11.10±3.01mm;延长前后的长度经统计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5.高分辨率磁共振回波平面序列臂丛成像可以显示臂丛的节前部分,包括椎管内的神经根丝及神经节,可显示部分节后神经。对产瘫节前损伤诊断的敏感性为84.2%、特异性80.0%和准确性为83.3%,6.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率扩散加权序列(3DDW—SSFP)的臂丛MRI成像可以显示正常臂丛神经的根、干、股、束及神经节及椎管内的神经根,臂丛的根干部显示最清楚,其次为神经节和股束部,椎管内的神经根丝显示最差。同时也可显示损伤的臂丛的节前节后部分。对成人臂丛节前损伤诊断的敏感性为96.68%、特异性90.29%和准确性为94.18%。
结论:
1.对颈7神经显微解剖和椎体前通道影像学研究发现:通过切开颈7神经股束结合部的神经外膜并作显微解剖可以相对延长颈7神经可切取的长度;颈7神经根—干—股的长度大于椎体前通道至对侧前斜角肌内侧的长度,提示健侧颈7神经可以直接修复对侧撕脱后退缩不超过前斜角肌内侧的的臂丛神经根;对颈7神经不同节段的周径进行了研究,可为受体神经的周径匹配提供参考;初步探索了臂丛MRI在椎体前通道测量中的应用,证实了核磁共振图像为健侧颈7椎体前移位术前预测椎体前通道长度的可行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参考。
2.对颈7神经前后股末端的神经组织化学研究显示,颈7神经前股神经末端纤维束以感觉为主,感觉束主要位于内侧;后股末端的纤维以运动为主,内外侧均有分布,为以后临床选择修复神经提供参考;
3.本研究采用颈7神经前后股末端连续冰冻切片,运用AdobePhotoshopCS和Amira3.1软件成功重建了颈7神经前后股末端的内部三维结构及神经束走行,探索出一套臂丛神经内部结构三维重建操纵流程,为以后臂丛内部结构三维重建做了有益的尝试;
4.临床研究表明,健侧颈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通道直接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安全、可行的,椎体前通路是健侧颈7神经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最佳通路之一,并取得了初步临床疗效;
5.高分辨率MRI臂丛神经成像可清楚显示臂丛,并可有效鉴别节前和节后损伤,对臂丛神经节后损伤有较好的定位作用,可作为产瘫和臂丛神经损伤首选的无创性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