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目前,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25%,其中发达国家占一半;死亡率在肿瘤死亡中占15%,发达国家占38%。Scinderin(SCIN,肌切蛋白)1986年首次由Bader MF在嗜铬细胞中发现,主要是负责调解丝状肌动蛋白(F-actin)的聚合和解聚,从而影响细胞骨架重构,进而引起细胞的迁移和运动。近几年有研究表明SCIN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在巨核母细胞白血病中,SCIN抑制肿瘤形成和增殖;在胃癌、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肿瘤中促进增殖和转移。但是在乳腺癌中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SCIN在乳腺癌中的功能。 研究目的: 1.分析SCIN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CIN的表达与临床因素的关系。 2.构建SCIN慢病毒干扰载体,成功转染至乳腺癌MCF-7细胞,观察SCIN对乳腺癌细胞相关功能的影响。 方法: 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中SCIN的表达,并分析乳腺癌组织中SCIN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病理分级、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 2.将SCIN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至乳腺癌MCF-7细胞系; 3.采用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检测干扰效率; 4.采用划痕实验检测转染了Lv-shSCIN慢病毒载体的MCF-7细胞、转染了无义序列慢病毒载体的阴性对照(Lv-shCON)两组细胞的迁移能力; 5.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了Lv-shSCIN慢病毒载体的MCF-7细胞、转染了无义序列慢病毒载体的阴性对照(Lv-shCON)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 6.采用CCK8实验检测转染了Lv-shSCIN慢病毒载体的MCF-7细胞、转染了无义序列慢病毒载体的阴性对照(Lv-shCON)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 结果: 1.乳腺癌组织中SCIN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SCIN的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P>0.05)。 2.慢病毒转染MCF-7细胞,慢病毒带有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成功的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带绿色荧光,镜下观察Lv-shCON组和Lv-shSCIN组,绿色荧光面积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表示转染成功。 3.在蛋白水平,Lv-shSCIN组SCIN的表达明显低于Lv-shCON组。 4.划痕实验显示,在第12小时,第24小时,Lv-shSCIN组中细胞生长较Lv-shCON组多,迁移能力较Lv-shCON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 5.Transwell实验显示,Lv-shSCIN组与Lv-shCON组相比,穿过小室的细胞更多,表明KD组侵袭力比Lv-shCON组强(P<0.01)。 6.CCK8实验显示,Lv-shSCIN组增殖能力较Lv-shCON组强,OD450nm从第三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P<0.001)。 结论: 1.SCIN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低,提示乳腺癌的形成可能与SCIN表达降低有关,三阴型乳腺癌中SCIN较低,提示SCIN可能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负相关。 2.本课题成功构建MCF-7细胞系Lv-shSCIN慢病毒载体,成功使SCIN表达下降,沉默SCIN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侵袭力、增殖及迁移能力都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