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ch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川羌族自治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作为2008年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引发北川县境内发育规模不等的地质灾害点596处,主要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对北川县居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2013年7月8日-12日北川县连续暴雨,县境内新增地质灾害点802处。频发的地质灾害严重地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当地经济的长久发展。因此对北川县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价研究,对维护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研究中,首先以2013年洪灾之后影响北川县居民点的地质灾害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选取地形地貌、气候因素、土地利用类型等自然因素,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针对北川县地质灾害进行因子探测及定量归因。其次通过“风险性=危险性?易损性”评价体系进行北川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区划,主要工作包括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及区划、易损性评价及区划、风险评价及区划。本文所得研究成果如下:(1)地质灾害影响因子探测方面,在单因子的探测结果中,降水因子的影响力最大。通过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在对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同时,为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筛选出12个自然因素评价因子,土地利用因素中的园地和其他用地的p值超过限定值,说明园地、其他用地与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一致性较差,在影响因子中排除了园地和其他用地。通过地理探测器的交互探测得出,因子间交互作用后对北川县地质灾害的影响力均高于单因子对北川县地质灾害的影响力,主要交互作用类型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说明北川县地质灾害不是某一单因子作用的结果。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呈现为增强型,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了因子选取和研究的依据。(2)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易损性评价方面,通过构建权重线性组合算子(WLC)的方法,得到北川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区划图。结果为低易发区、较低易发区、中易发区、较高易发区、高易发区,分别占总面积的比重为4.44%、13.61%、29.97%、31.32%、20.75%。在易发性分区的基础上叠加灾害点险情等级,得到对北川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区划图。结果分为低危险区、较低危险区、中危险区、较高危险区、高危险区,分别占总面积的比重为20.87%、24.74%、34.89%、15.51%、3.99%。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北川县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区划图。结果分为低易损区、较低易损区、中易损区、较高易损区、高易损区,分别占总面积的比重为31.32%、7.25%、19.32%、5.92%、36.19%。(3)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面,根据“风险性=危险性?易损性”评价体系,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得到北川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图。结果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5.65%、17.86%、28.57%、18.71%、9.22%。中风险区面积最大,该区域人口、道路、耕地较为集中,易损性较高,但是地质灾害危险性为中等,因此整体来说,风险性中等。高风险区面积最小,主要分布在禹里乡、曲山镇和通口镇等,这些区域人口、道路、耕地密度大,易损性高,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高,所以地质灾害的风险性高。
其他文献
会计信息失真包括非法会计信息失真和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为:会计准则制定中的缺陷以及准则自身的不完善、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
文章从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薪酬机制、职责履行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探讨了在现有制度条件下,独立董事能否真正实现其独立性的问题.
文章论述了公司制农业组织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公司制农业组织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相应的稳定性分析模型,分析了公司制农业组织结构的动态过程变化趋势及稳定状态的特征,
冲击、振动是极具破坏性的机械损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其危害。目前,缓冲材料及器件研究已经取得不俗的进展,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