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eixiant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无不伴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研制新型功能材料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要求便成为当代材料领域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由于材料的应用领域不尽相同,对材料的各种特性也就有不同的需求。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特性(透过率、反射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可逆、稳定的变化并且伴随着颜色变化的现象。早期的研究侧重于无机过渡金属氧化物电致变色材料,比如:WO3、V2O5、NiO、MoO3、Ir O2等,它们通常具有优异的稳定性、高的颜色对比度。最近十多来年,由于导电聚合物类电致变色材料丰富的色彩、良好的加工性能和低廉的价格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致变色器件作为一种新型功能器件在显示、节能等领域的应用也显示了相当大的前景。另外,有关电致变色材料在红外线领域的应用也屡见报端。本论文着重研究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及相关性质,通过对材料种类进行筛选,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电致变色材料。我们分别研究了含有单一生色基团、双生色基团、有机/无机复合的电致变色材料。以联二噻吩、4,4’–二咔唑三苯胺和苯胺/二氧化钛为研究对象,制备了相应电致变色薄膜,并测试了薄膜的电致变色以及红外发射率性质。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循环伏安方法在导电衬底上分别制备了聚联二噻吩薄膜、聚4,4’–二咔唑三苯胺、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薄膜。薄膜在导电衬底上结合牢固,并且薄膜表面很均匀。2、通过对以电化学聚合方法沉积于ITO表面的聚联二噻吩薄膜的各项性能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该薄膜在不同的工作电压状态下能表现出深蓝色-铁红色二种颜色之间的可逆变化,其不同颜色状态下的响应时间分别为9 s和2 s。在不同的电压状态下的最大光透过率差值可达35%。薄膜在8-14微米波长内具有0.23的最低发射率。3、通过对电化学沉积于ITO表面的聚4,4’–二咔唑三苯胺薄膜的各项性能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该薄膜样品在不同的工作电压状态下能表现出在淡蓝色-黄绿色-灰白色三种颜色之间的可逆变化,其不同颜色状态下的响应时间分别为5 s和3 s。在不同的电压状态下的最大光透过率差值可达19.6%。薄膜在8-14微米波长内具有0.282的最低发射率。4、以水热法在FTO上制备了TiO2纳米棒,然后再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的聚苯胺/二氧化钛薄膜,对其各项性能考察,结果表明:该复合薄膜在不同的工作电压状态下表现出在深蓝色-浅蓝色-浅灰色三种颜色之间的可逆变化,其不同颜色状态下的响应时间分别为5 s和8 s。在不同的电压状态下的最大光透过率差值可达20.5%。
其他文献
<正>随着科技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冲击着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的关键词,不仅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得到大家的认同,而且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进一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小针刀结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用药物结合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所成功的创业型大学,都有至少一个成功的科技园区。相对于科研生产平台、科研管理平台来说,科技园区平台更能体现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我国创业型大学建
通过对突水系数在深部煤炭带压开采中的演变过程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突水系数在计算和应用中目前存在的缺陷。通过对煤层底板隔水层的阻水性能模拟实验研究,得出隔水层底板高压
分析了原矿井设计存在的不合理、不完善之处,对矿井各主要系统进行了优化,从而提高了相关环节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为矿井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