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疣螈繁殖习性和胚胎发育的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 Fei,Ye et Yang,1984)隶属有尾目、蝾螈科、疣螈属,分布于甘肃、四川、重庆、贵州、安徽、湖南等省市,属我国特产的珍稀物种。为弄清其在湖南的繁殖习性及胚胎发育过程,进一步丰富相关基础研究资料、为有效保护该物种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至2010年,采用野外实地观察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对分布于怀化市的文县疣螈进行了繁殖生态和胚胎发育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怀化市黄岩地区的文县疣螈,其繁殖期为4月上旬至6月上旬,4月末至5月上旬为繁殖高峰期。处于繁殖期的雌雄螈在外形上有明显的区别,雌螈显著大于雄螈、腹部较宽、肛裂短而隆起高、肛裂外缘有沟纹,雄螈相对瘦小、肛裂长而隆起低、肛裂外缘无沟纹。文县疣螈选择山间或靠近山脚的临时水凼、小水沟、水田及水井作繁殖场,繁殖场至少一侧有斜坡。繁殖开始时,雄螈会先期进入繁殖场,雌螈一般会迟1周才会在繁殖场周围出现;待雌螈进入繁殖场后,雄螈依靠嗅觉进行识别,进而开始求偶摆尾、雌雄抱对,抱对结束后雌螈随即离开繁殖场,寻找附近的斜坡高地产卵。雌螈的产卵量为80粒左右,卵单生,外表缺乏粘性,往往成堆留在地面。待孵化后,幼体会借雨水进入繁殖场继续进行发育。   通过室内饲养繁殖期的雌雄螈,收集受精卵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文县疣螈的胚胎发育可分21个时期,在保持室温为19-21℃的条件下,完成胚胎发育需历时513.3h。   本课题研究显示,怀化产文县疣螈与甘肃产文县疣螈在形态及繁殖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蚕业生产上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病原,一旦爆发对蚕业影响巨大,如何增强家蚕对该病毒的抗性一直是蚕业研究的热点。BmNPV病毒基因组全序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