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园林集建筑、景观、诗画、文学等多种艺术于一身,它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对框景和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在归纳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新中式建筑中的框景的应用情况,从而探讨框景在新中式建筑中进行现代化表达的方法和理论,为我国新中式建筑的发展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以后新中式建筑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论文的成果有以下四方面:(1)通过文献和实例对造景手法框景作了深入解析。分别阐述了框景的起源、构成要素和作用,框景的构成要素是框、框中景和人,以及框景能起到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的效果。根据人对景物的感知,框中景可以分为框内实景和框内虚景;根据主景与框的相对距离,框中景可以分为框内近景、框内中景和框内远景;框中景的取景方式即是借景,人的赏景方式分为动观与静观。(2)通过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具体实例,解析框景的形式,分为门窗框景、柱间框景、植物框景、假山石洞框景和桥洞框景。不同的框景形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只有深入掌握了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灵活运用的技巧,才能在新中式建筑中给予更好的诠释与创新。(3)由于现代人的审美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在新中式建筑中对框景的应用,不断地拓展其属性,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出与现代建筑相融合而又不失其传统神韵的新形式。通过解析框景在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和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中的运用实例,分别从亦框亦景,隔框借景和步移景易三方面来探讨建筑师在新中式建筑中对框景的诠释。通过贝聿铭与王澍两位对框景不同的理解与诠释,展现出了不同的建筑语言,但都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成功的传承。(4)结合实例总结出了框景在新中式建筑中所起的空间的界定与渗透、空间转折—引景和丰富空间层次的作用,对新中式建筑中对框景重新诠释的手法进行了分析,通过模仿、简化、变化、夸张和影像等手法,是框景在新中式建筑中得到了新的生命力。框景就像一扇窗口,它不仅连接着建筑与自然,也是联系着过去与现在。